佛学常见辞汇

(十画~十二画)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画

 

【乘】 运载之义,是譬喻佛法如渡船,能把众生从生死的此岸运载到涅槃的彼岸。乘有一乘、二乘、三乘、四乘、五乘之别。

 

【兼利】 自他两利。

 

【冤亲】 冤仇和亲爱的人。

 

【息慈】 梵语沙弥,华译息慈,即止息世情以实行慈济。

 

【悔过】 向三宝忏悔罪过。

 

【悟入】 开悟实相的道理而入于实相的道理。

 

【旁生】 即畜生,因畜生不是人天正道。

 

【桓因】 释提桓因的简称,即帝释天。

 

【退转】 修持不坚,工夫退步。

 

【马鸣】 菩萨名,中天竺人,是佛灭后六百年间出世的大乘论师,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尊称。

 

【骨塔】 舍利塔。

 

【能所】 自动之法叫做能,被动之法叫做所。譬如六根对六尘,六根是能缘,六尘为所缘。

 

【特尊】 特别尊贵的意思,是佛的尊号,因佛独超九界,与众不同。

 

【荼毗】 华译焚烧。

 

【修生】 由修行而生,与修证同义。

 

【修因】 修成佛的因,修了成佛的因,才能结成佛的果。

 

【修行】 依佛法的路线去行持实践。

 

【修惑】 又名思惑,即贪嗔痴慢疑等思想上的迷惑错误。

 

【修善】 1.断恶行善。2.本有之善叫做性善,由修而成之善叫做修善。

 

【修慧】 三慧之一。见三慧条。

 

【修斋】 执行斋会。

 

【修德】 用功修来的德,为二德之一。

 

【修证】 修行证理。

 

【修忏】 修行忏悔的方法。

 

【修得】 由修而得。

 

【修道】 1.修行正道。2.菩萨于见道之后,再进一步,登入初地,渐进至十地,此时称为修道。

 

【修道所断】 三断之一。见三断条。

 

【修罗】 阿修罗的简称,是一种常与帝释天战斗的鬼神。

 

【修罗酒】 梵语修罗,华译无酒,相传阿修罗能饮如海量之酒,饮至没有酒饮,故名无酒。

 

【修罗道】 六道之一。

 

【修罗趣】 六趣之一。

 

【修罗妄执】 修罗性骄慢,很固执己见,虽然被教化,但其心不动,所以听了至理名言,也不能开悟。

 

【修多罗】 华译契经,契是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经是线的意思,贯穿法义,使不散失。

 

【修因感果】 修怎么样的因就会招感怎么样的果。

 

【俱空】 我与法皆空,为三空之一。

 

【俱起】 同时生起。

 

【俱生】 与生俱来的,即先天性的。

 

【俱生法】 简称俱生,即与生俱来之法。

 

【俱生起】 与俱生同义。

 

【俱生惑】 与生俱来之惑,如俱生之我执,俱生之法执,俱生之烦恼障,俱生之所知障等是。

 

【俱生我执】 与生俱来的我执,这种我执是先天性的,不是后天学习来的,后天学习来的,叫做分别我执。

 

【俱生法执】 与生俱来的法执,这样法执不是由于分别而起,而是先天性的。

 

【俱舍】 华译为藏,是包含摄持的意思。

 

【俱舍宗】 又名有宗,为八宗之一,因此宗乃依世亲菩萨所造之俱舍论而立宗,故名。

 

【俱卢洲】 佛教分世界为四大部洲,在北方的叫做俱卢洲,又叫做郁单越,是胜处的意思,因为此洲在四大洲中是最胜处,洲形正方,人寿千岁,毫无夭折。

 

【倒见】 颠倒的见解,有四种,即无常为常、以苦为乐、无我为我、不净为净。

 

【倒我】 四颠倒之一。见四颠倒条。

 

【倒悬】 梵语盂兰盆,华译为倒悬,意思是人生前若作恶多端,死后魂魄便沉沦于闇道,有倒悬之苦。

 

【冥】 1.幽隐或幽暗之义。2.无知的别名。

 

【冥加】 佛菩萨暗中加被的意思。

 

【冥性】 诸法的实性。

 

【冥府】 阎魔王的厅堂。

 

【冥使】 冥官的使者,即阎魔卒。

 

【冥途】 幽冥的道途,即地狱饿鬼等地方。

 

【冥通】 冥者离诸妄相而冥寂,通者融通一切而无碍,是赞叹真理的话。

 

【冥界】 阎魔王所住的世界。

 

【冥熏】 又名内熏,即在本觉之真如内,熏习妄心以使生菩提心。

 

【唐捐】 虚弃。

 

【唐三藏】 唐朝的玄奘三藏。见玄奘条。

 

【夏中】 在结夏安居的九十日中。

 

【夏末】 结夏安居的末期。

 

【夏坐】 又名坐夏,即结夏安居。

 

【夏竟】 结夏安居的日期完毕了。

 

【夏腊】 比丘的年岁。

 

【夏安居】 一夏九旬之安居。

 

【娑界】 娑婆世界。

 

【娑婆】 娑婆世界的简称,娑婆华译为堪忍,因此世界的众生堪能忍受十恶三毒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或简称忍土。

 

【娑婆世界】 见娑婆条。

 

【娑罗双树】 佛在拘尸那拉城阿利罗跋提河边的婆罗双树间入灭。

 

【害想】 害人的思想,为三想之一。

 

【害觉】 想加害于人的心。

 

【宴坐】 默然静坐。

 

【宴寂】 安然入寂。

 

【克果】 得果。

 

【克证】 必能证果的意思。

 

【差别】 同类相殊叫做差,异类相殊叫做别。

 

【师姑】 尼姑。

 

【师子】 又作狮子,为兽中之王,经中常以之譬喻佛的勇猛。

 

【师子座】 师子就是狮子,佛是人中师子,所以佛所坐的地方,或床或地,都叫做师子座。

 

【师子吼】 (喻)佛在大众中演说佛法,心中毫无怖畏,好像师子作吼。

 

【师子身中虫】 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肉,譬喻出家比丘自坏佛法。

 

【恚怒】 嗔恚忿怒。

 

【恚结】 九结之一。见九结条。

 

【恩田】 三福田之一。见三福田条。

 

【恩爱】 极亲切的爱情。

 

【恩爱河】 (喻)恩爱得像河一样深。

 

【恭敬修】 四修之一。见四修条。

 

【峨眉山】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四川省峨眉县西,两山相对如峨眉,故名,相传为普贤菩萨的道场。

 

【根】 1.能生的意思。2.增上的意思。

 

【根门】 眼等六根是漏出种种烦恼和入种种妄尘的门户。

 

【根尘】 六根与六尘。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

 

【根性】 根为能生之义,人性具有生善业或恶业之力,故称为根性。

 

【根力】 五根与五力。

 

【根力觉分】 与根力觉道同。

 

【根力觉道】 五根与五力,七觉支与八正道。

 

【根身】 六根组合而成之身。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

 

【根身器界】 根身即六根身体,为众生的正报;器界又名器世间,即国土器物等,为众生的依报。

 

【根本印】 诸佛各有其根本之印与明。

 

【根本惑】 与根本烦恼同。见根本烦恼条。

 

【根本智】 又名如理智、无分别智、正智、真智等,即符合真理无分别之真智,因它乃生一切法乐,出一切功德大悲之根本,所以叫做根本智。

 

【根本识】 阿赖耶识。

 

【根本烦恼】 即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大烦恼。

 

【根本无明】 无始无明的别名。见无始无明条。

 

【根本法轮】 三论宗所立三法轮之一,指佛初成道华严经之说法。

 

【根境识】 又叫做根尘识,即六根六境六识,合之为十八界。

 

【海众】 (喻)众僧和合,好像海水一味。

 

【海会】 (喻)圣众会合一处,其德之深,与数之多,犹如大海。

 

【海潮音】 佛讲经说法或僧众诵经的声音,好像海潮之声,响亮无尽。

 

【涅槃】 华译灭度、寂灭、圆寂、大寂定等,是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

 

【涅槃那】 简称涅槃。见涅槃条。

 

【涅槃印】 涅槃寂静印的简称。见三法印条。

 

【涅槃门】 进入涅槃城的门户。

 

【涅槃相】 化身佛八相之一,亦即世尊入灭的相状。世尊住世八十年,其中说法四十五年,到处随缘教化众生,化缘尽了,便在中印度的拘尸那拉城跋提河岸沙罗双树间,说完大般涅槃经后,便头北面西,右厍而卧,最后入灭。

 

【涅槃佛】 佛的应身度生机缘尽了,便示现灭度,叫做涅槃佛,为华严经所说十佛之一。

 

【涅槃界】 不生不灭的境界。

 

【涅槃会】 追悼佛入灭的法会。

 

【涅槃相】 佛于娑罗双树间头北面西右厍而卧进入涅槃的相状。

 

【涅槃城】 (喻)涅槃乃是圣者所居的都城。智度论说:‘诸法实相是涅槃城。城有三门:空、无相、无作。’

 

【涅槃乐】 五乐之一。见五乐条。

 

【涅槃缚】 谓乐著涅槃而不想利益众生,这是小乘的境界。

 

【涅槃八味】 涅槃所具有的八种法味,即常住、寂灭、不老、不死、清静、虚通、不动、快乐。

 

【涅槃寂静】 涅槃的境界,灭一切生死之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

 

【涅槃寂静印】 三法印之一。见三法印条。

 

【畜生】 受人驯养的禽兽。

 

【畜生因】 投生于畜生道的原因,即犯戒私窃、负债不还、杀生、不喜听受经法、常以因缘艰难斋会等。

 

【畜生有】 七有之一。见七有条。

 

【畜生界】 十界之一。见十界条。

 

【畜生道】 六道之一。见六道条。

 

【畜生趣】 六趣之一。见六趣条。

 

【畜生食时】 四食时之一。见四食时条。

 

【病苦】 四苦之一。见四苦条。

 

【病魔】 四魔或十魔之一。

 

【病起六缘】 生病的六种因缘,即四大不顺、饮食不节、坐禅不调、鬼神得便、魔神作祟、业愆所起。

 

【回向】 把自己所修的种种功德,全部贡献出来,普遍到法界中去。

 

【回向门】 五念门之一。

 

【真人】 已证得真理的人,指阿罗汉与佛。

 

【真土】 真佛土的简称,即佛真身所居住的法性土。

 

【真子】 如来的真子,即诸菩萨。

 

【真心】 真实的心。

 

【真佛】 指佛的报身与法身。

 

【真我】 真正的我。凡夫执著五蕴假合之身为我,其实那是妄我,要像佛那样具有八大自在之我,才是真我。

 

【真性】 不假叫做真,不变叫做性,此真性即吾人本具的清净心体。

 

【真堂】 禅家安置祖师真像的厅堂。

 

【真理】 永真实不变的道理。

 

【真谛】 二谛之一,又名胜义谛、第一义谛,即圣智所见的真实理性,亦即内证的离言法性。圣智所见的真实理性,离诸虚妄,故云真,其理永恒不变,故云谛。

 

【真常】 真实常在。

 

【真寂】 真正的涅槃,即佛的涅槃。

 

【真智】 又名圣智,即明白真如实相的智慧。

 

【真诠】 显示真理的文句。

 

【真语】 1.真实的言语。2.符合真理的言语。

 

【真际】 真实的边际,也就是至极的意思。

 

【真觉】 真正究竟的觉悟,亦即佛的觉悟。

 

【真识】 楞伽经所说三识之一。见三识条。

 

【真如】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常不变,合真实不虚与如常不变二义,谓之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实如此之本来面目,恒常如此不变不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无为法。亦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亦称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等。起信论说:‘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真如三昧】 观察真如无相的道理而破除妄惑的禅定。

 

【真如无为】 谓真如法性,离于造作,本自无为。

 

【真如随缘】 二真如之一。见二真如条。

 

【真如缘起】 言一切法皆依真如之体,因缘之用,而起生灭之相,若追溯其源,则真如不守自性,以一念无明,生起万法,故名真如缘起。

 

【真如不变】 与不变真如同。见二真如条。

 

【真如内薰】 谓真如内薰无明,生起净化的作用。

 

【真如法身】 谓法身的体性,真实不虚和如常不变。

 

【真如实相】 非假谓之真,不变谓之如,离虚谓之实。真如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亦称为法身、如来藏、法性、佛性等。此真如自性,并非虚妄,乃系真实之相,故名真如实相,简称为如实。

 

【真如寂灭相】 真如的本体清静而无妄染,故云寂灭相。

 

【真妄】 1.真实和虚妄。不假叫做真,虚假叫做妄。2.真心和妄心。见真妄二心条。3.因缘生的一切法都是虚妄不实,叫做妄法,不生不灭之真如,叫做真法。

 

【真妄二心】 真心和妄心。真心是属于本有的,无攀缘的,无分别的,无变动的,非善非恶的,超然于境界之外的,当吾人于无念而又非睡著时,便是这一种心现前;妄心是属于后天生起的,有攀缘的,有分别的,常变动的,能善能恶的,牵拘于境界之内的,当吾人思虑了别时,便是这一种心现前。楞伽经以海水与波浪比喻此真妄二心,海水常住不变,如真心,波浪起伏无常,如妄心。

 

【真言】 真实的言语,又是神圣的言语的意思,为如来三密中之语密。

 

【真言心】 即阿字。大日经说:‘所谓阿字者,一切真言心,从此遍流出无量诸真言。’

 

【真言宗】 依秘密真言而为宗,故名真言宗。又真言属秘密藏,为如来三密中之语密,故又称为密宗。

 

【真言乘】 又名神通乘。乘真言之教法而到达佛地,故名真言乘。因其教法很快就能令人成佛,故又名神通乘。

 

【真言教】 真言陀罗尼的教法。

 

【真言秘密】 真言是如来三密中之语密,故云真言秘密。秘密的意思不是秘密不肯示人,而是法身佛的三业幽微奥妙,不是等觉菩萨不能知晓。

 

【真言阿阇梨】 密宗传授秘法或是为人灌顶的法师。

 

【真言陀罗尼】 真言与陀罗尼。真言与陀罗尼,是同体异名。

 

【真身】 法身。见二身条。

 

【真身观】 观经所说十六观之一,即观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之佛身。

 

【真法】 真如实相之法。

 

【真法界】 真实不虚的法界,与真如同义。

 

【真空】 1.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的境界,亦即小乘的涅槃。2.非空之空,叫做真空,这是大乘至极的真空。

 

【真空观】 华严宗所立三观之一。见三观条。

 

【真空妙有】 非空之空,空而不空,非如小乘偏执之但空,叫做真空;非有之有,有而不有,非如凡夫妄计之实有,叫做妙有。真空而能生万法,妙有而一切皆如,是真空妙有的涵义。

 

【真俗】 1.事理的别名。因缘所生之事相叫做俗,不生不灭之理体叫做真。2.在假空中三谛中,假是俗,空与中是真。3.世间是俗,出世间是真。4.在家是俗,出家是真。

 

【真俗不二】 真谛诠空,俗谛诠有,性空不乖相有,相有也不离性空,理事无碍,故不二。

 

【真解脱】 真正的解脱,即佛的涅槃。

 

【真无漏智】 真正无漏的智慧,即佛菩萨的智慧。二乘人虽然也有无漏智,但是他们未断法执,不灭所知障,所以不是真正的无漏智。

 

【真化二身】 真身和化身。见二身条。

 

【真应二身】 真身和应身。见二身条。

 

【破有】 1.破除执有的见解。2.破除三界九有的恶法。

 

【破见】 以邪见来破斥如来的正见。

 

【破法】 以邪见来破斥如来的正法。

 

【破夏】 破坏结夏安居禁止外出的禁例。

 

【破执】 破除我执和法执的执著。

 

【破僧】 破和合之僧,为五逆罪之一。有二种的破僧法,一是破法轮僧,如提婆达多立了五种的邪法来和佛的法轮对立,以便分离听闻佛之法轮的僧众。二是破羯磨僧,即在同一界之内作别种的羯磨(法事),以破坏羯磨僧的和合。此中前者罪最重,后者罪较轻。

 

【破斋】 破坏八关斋戒。

 

【破显】 破邪显正。

 

【破戒】 破坏佛所制的戒律。

 

【破戒五过】 破坏佛所制的戒律的人有五种的罪过,即自害、为智所呵、恶名流布、临终生悔、死堕恶趣。

 

【破和合僧】 五逆罪之一,即比丘们和合的在一处,以手段离间拆散他们,使他们不能和合的在一块修行,或霸占寺庙,逼令还俗等,都是破和合僧,因断人慧命,与绝人解脱善缘,故其罪至重,报亦最惨。

 

【秘印】 密教所传授的秘密印契。

 

【秘法】 秘教的修法,因秘教的修法很秘密,不随便公开示人。

 

【秘要】 不随便示人的切要法门。

 

【秘教】 秘密的教法,总称大日如来的教法。

 

【秘经】 秘密的经典,总称真言宗的经典。

 

【秘密】 秘是秘奥之义,是形容法门之深奥;密是隐密,言其法不随便公开示人。

 

【秘密戒】 密教的戒律,即三昧耶戒。

 

【秘密咒】 真言陀罗尼的总称,因真言陀罗尼就是秘密的咒语。

 

【秘密宗】 简称密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之一。

 

【秘密乘】 真言的教法。

 

【秘密教】 真言宗的总称。

 

【秘密经】 真言宗的经典。

 

【秘密号】 陀罗尼的别名。

 

【秘密藏】 秘密的法藏。

 

【神力】 神通力。

 

【神咒】 神秘的咒语,即陀罗尼。

 

【神秀】 俗姓李,洛阳尉氏人,少览经史,博学多闻,后依五祖出家。唐高宗上元中,五祖入灭后,神秀出住荆州的江陵当阳山,缁徒响风,道誉甚盛,是为北禅之始。武后则天闻神秀的声名,召赴长安,供养尽礼;又敕在当阳山建筑度门寺,以表扬神秀的功德。于唐中宗神龙年中卒,谥号大通禅师。

 

【神道】 1.天道、阿修罗道、鬼道等三道的通称。2.神妙之道,即佛道。

 

【神识】 指有情灵妙不可思议的心识,与现代所说的灵魂同义。

 

【神通】 变化莫测谓之神,无拘无碍谓之通,合起来说,就是既能使人莫测他之所以,又能为所欲为而了无障碍。

 

【神通乘】 指真言教。

 

【神通如意】 又名心如意通,即六神通中之神境通。

 

【神足】 神足通的简称。见神足通条。

 

【神足通】 五通之一,又名神境智证通,或心如意通,即身如其意,随念即至,可在一想念间,十方无量国土都能同时一一到达,变化无穷。佛十大弟子中,目犍连就是得了这种圆满的神通而号称为神通第一。

 

【神境通】 神境智证通的简称。

 

【神境智证通】 五通或六通之一。

 

【纳衣】 又名粪扫衣,即拾取人家弃之不用与粪扫一样的贱物来缝纳而成的法衣,为十二头陀行之一。

 

【纳戒】 受戒。

 

【纳具】 受具足戒。

 

【素食】 不杂鱼肉滋味的食物。

 

【素怛缆】 又作苏多罗,或修多罗,华译为经、契经、綖经等,是经典的通称。

 

【胁士】 侍立在佛两旁帮助佛教化众生的菩萨。

 

【胁侍】 与厍士同。

 

【胁尊者】 人名,由于昔业的缘故,在母胎六十余年,生时须发已白,年八十出家,自誓愿说:‘我若不通三藏理,不断三界欲,不得六神通,终不以厍贴席。’后历三年,尽偿所誓,时人尊之为厍比丘,或厍尊者。

 

【般若】 华译为智慧,即通达真理的无上妙慧。

 

【般若时】 佛说般若经的时期,为天台所立五时之一。

 

【般若船】 (喻)智慧如船只能渡人出生死之大海。

 

【般若经】 宣说般若波罗蜜深妙道理的经典的总称。

 

【般若三昧】 得到智慧的正定功夫。

 

【般若波罗蜜】 般若译义是智慧,波罗蜜译义是到彼岸,般若波罗蜜是说般若如船,能将众生从生死的此岸,渡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彼岸。

 

【般若波罗蜜多】 与般若波罗蜜同。

 

【般涅槃】 简称涅槃。见涅槃条。

 

【般涅槃那】 简称涅槃。见涅槃条。

 

【般舟三昧】 又名佛立三昧,意谓修此三昧而得成就的人,能见十方诸佛,立于其前。修的时候,不坐不卧,从早到晚,又由晚到天亮,不是走,就是立,以九十日为一期,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

 

【衰相】 天人将要死时所出现的五种小衰相或五种大衰相。见五衰条。

 

【记别】 又作记冚,即佛预记弟子成佛的事。

 

【财施】 三施之一,即以财物救济他人,其中有内财与外财的分别,外财是金银、财宝、衣服、饮食、田地、房屋、妻妾、儿女、奴婢、牲畜等身外之物;内财是头目、皮骨、牙发、唇舌、手足、脑髓等我们身体上的东西。

 

【财供养】 三供养之一,即以世间的财宝去供养诸佛菩萨。

 

【贡高】 自以为高人一等。

 

【贡高我慢】 自以为高人一等,踞傲自矜,侮慢他人。

 

【起单】 僧人犯了规,职事命令他拿去衣单,离开寺庙。

 

【起业相】 六粗相之一,即依惑而造作种种的业。

 

【迷妄】 迷与妄。不明事理叫做迷,虚而无实叫做妄。

 

【迷律】 迷的道路,亦即走向三界六道的道路。

 

【迷情】 迷惑颠倒的有情。

 

【迷执】 迷惑和固执。

 

【迷界】 迷的境界,亦即为烦恼所系缚而海转于三界六道之中的众生界。

 

【迷悟一如】 1.迷与悟都无自性,无自性即是空,大家空的体性一样,故谓一如,这是空宗所显的意义。2.迷如冰,悟如水,迷悟同属一体,叫做一如,这是性宗所显的意义。

 

【迷悟因果】 迷与悟的因果。以四谛来说,迷妄的因是集谛,共果是苦谛;证悟的因是道谛,果是灭谛。

 

【追福】 为死人做功德,追荐祈福。

 

【追荐】 与追福同义。

 

【鬼】 六道众生之一,有种种的分别,福报差的叫无财鬼,时常没有得吃,所以也叫饿鬼;有些虽有饮食,但是不够,叫少财鬼;有些福报大,常得饮食,叫多财鬼。

 

【鬼界】 鬼类的世界,为十界之一。

 

【鬼道】 六道之一,又名鬼趣,即夜叉罗刹饿鬼等的境土。

 

【鬼趣】 又名鬼道,即鬼神所趣向的境土。

 

【鬼神】 1.鬼是六道众生之一,神是天龙八部的通称。2.有威的叫做鬼,有能的叫做神。

 

【鬼神食时】 鬼神的食时,即昏夜,为四食时之一。

 

【展转食】 吃了一次正餐,移位再吃,叫做展转食,佛制不许。

 

【浮尘根】 在五根中有浮尘根和净色根之别,五根之外形,眼睛可以看到的,叫做浮尘根,因为它是虚浮之法。

 

十一画

 

【假】 1.借的意思,诸法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蕴而有众生是。2.虚妄不实之义,诸法因缘和合而有,幻生幻灭,虚妄而无实体。

 

【假色】 无表色的别名。在色法之中,有些东西虽属色法,但是没有形质,叫做假色。

 

【假有】 虚假的有,指因缘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因这些由因缘假合而有的一切事物,虽然如镜中之花和水中之月一样的无有实体,但是不能说它是无,而是属于假有。

 

【假我】 指五蕴假合而有之我。凡夫把这种假我误认为实我,只有悟了道的圣者才能彻底的明白这个我乃是因缘所生的假我。

 

【假法】 指因缘假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

 

【假谛】 天台三谛之一。见三谛条。

 

【假观】 天台三观之一。见三观条。

 

【假名】 1.虚假的名字。诸法本来无名,是人给它假设了一个名字,这个名字既虚假不实,而且不合实体,好像一个贫贱的人取了一个富贵的名字一样。2.假名而有的意思。见假名有条。

 

【假名有】 三有之一,即假立了名字之后才有的意思,如色受想行识五蕴因缘和合假名为我,这个我其实是色受想行识,没有我的自体,而是假立了名字之后才有我。

 

【假名世间】 三世间之一,又名众生世间,或有情世间,因有情这名称是在五蕴法上假立的名字,没有有情的实体。

 

【假合】 众缘假和合。因为因缘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有合的时候,就有散的时候,所以说它是假和合。

 

【假合之身】 众缘假和合而有之身。

 

【假和合】 因缘假和合。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都非实有,只是因缘假和合而已。

 

【偈】 偈他的简称,华译为颂,即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通常以四句为一偈。

 

【偈他】 见偈条。

 

【偏小】 佛成道之后的十二年间所说的阿含经,大乘贬之为偏小,因为所说的道理偏向于空,法门比较狭小。

 

【偏空】 偏重于空,指小乘所说的空理。

 

【偏真】 又名单空,即小乘偏向于空的真理。

 

【偏执】 偏重于一边的执著。

 

【偏圆】 偏与圆。偏是偏向于一边;圆是圆融而无碍。

 

【偏袒】 1.袒露一臂。2.出家人穿袈裟,通常偏露一边,如金刚经所说的偏袒右肩是。

 

【停心】 即五停心观。

 

【偷盗】 十恶业之一,即不与而取。

 

【兜率】 华译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谓于五欲境,知止满足,为欲界六天中之第四天名,分内外二院,内院为弥勒菩萨的净土,外院为天人享乐的地方。

 

【兜率天】 欲界第四层天之名,此天一昼夜,人间四百年,天寿四千岁,合人间五亿七千六百万年。有内外二院,外院为天人所居,内院为补处菩萨的住处,补处菩萨常由此天下生而成佛,今为弥勒菩萨的净土。

 

【参禅】 参话头,如参念佛是谁是。

 

【唯神】 外教称上帝为神,谓一切皆由神所主宰。

 

【唯物】 唯物论为哲学上本体论的一派,与唯心论相反,认自然的本质,属于物质及其运用,精神现象不外物质的作用。

 

【唯心】 又名唯识,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心识变现出来的。

 

【唯心净土】 一切净土都是由清净的心识变现出来的。

 

【唯心法界】 谓所有的一切法,都是由自己的心造成的。

 

【唯识】 又名唯心,谓世间诸法,唯心识所现,因一切法皆不离心识,故名唯识。

 

【唯识宗】 依唯识论,明万法唯识之理,故名唯识宗,因此宗乃究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又名法相宗。

 

【唯识观】 唯识三性观的简称,三性者,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唯识所变】 宇宙一切万有都是由阿赖耶识所变现。

 

【唯识无境】 谓唯有心识,心识之外无一切物质现象,即今所谓之唯心论。

 

【唯境无识】 谓唯有一切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之外无心识的作用,即今所谓之唯物论。

 

【唯愿无行】 只有大愿而没有实行。有愿有行,才能修得道果,若是只有愿而无行,是不能证得道果的。

 

【国土】 一切有情的住处,有净土和秽土的分别。

 

【国土身】 华严经所说十身之一。毗卢舍那如来应众生之机缘而现草木国土,故草木国土即舍那之身。

 

【国土世间】 三世间之一。国土是众生所依所住的境界,既然有能依的身,当然就有所依的国土,而十界之所依,各各差别,是名国土世间。

 

【国王恩】 四恩之一。见四恩条。

 

【执】 执著而不舍的意思。

 

【执持】 坚持不变。

 

【执见】 坚持自己荒谬的见解。

 

【执著】 坚持或固执的意思。

 

【婆罗门】 婆罗贺摩拏的简称,为印度四姓之一,华译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净行的种族。

 

【婆罗门教】 古印度婆罗门种人专奉的教法,以大梵天神为主,以四围陀论为经。

 

【婆罗提木叉】 华译别解脱戒。

 

【淫】 十恶之一,即男女的交合。在五戒里有正淫和邪淫的分别,正淫是指夫妇之淫,邪淫是指夫妇以外之淫,但在八戒里就无正邪的分别,一切淫事,都在严禁之列。

 

【淫欲】 色欲。

 

【淫戒】 十重戒之一。见十重戒条。

 

【宿世】 过去世。

 

【宿因】 过去世所种下的善恶业因。

 

【宿作】 过去世的作业。

 

【宿习】 过去世的善恶习气。

 

【宿善】 过去世所种下的善根。

 

【宿植】 过去世所植下的善根。

 

【宿报】 依过去世的业因而感得的果报。

 

【宿债】 过去世所负下的债。

 

【宿福】 过去世所种下的福德善根。

 

【宿缘】 过去世的因缘。

 

【宿愿】 过去世的誓愿。

 

【宿愿力】 宿愿的力量作用。

 

【宿命】 宿世的生命。佛说世人在过去世都有生命,或为天,或为人,或为饿鬼与畜生,辗转轮回,能知宿命者,谓之宿命通。

 

【宿命力】 如来十力之一。

 

【宿命明】 三明之一。见三明条。

 

【宿命通】 能知过去世生命与做过什么事情的神通,为六神通之一。

 

【宿命智通】 即六通中之宿命通。能知宿世的事为智,智力自在无碍为通。

 

【寂】 又叫做灭,涅槃的别名。

 

【寂念】 寂静的念虑,即禅定。

 

【寂常】 无烦恼叫做寂,无生灭叫做常,寂常就是涅槃的道理。

 

【寂种】 欢喜涅槃寂灭的种性,如声闻缘觉乘之行人是。

 

【寂静】 脱离一切之烦恼叫做寂,杜绝一切之苦患叫做静,寂静即涅槃的道理。

 

【寂然】 寂静无事的状态。

 

【寂然界】 二乘人所证得的涅槃境界。

 

【寂灭】 涅槃。

 

【寂灭相】 涅槃的境界不著一切之相,故云寂灭相。智度论说:‘涅槃即是寂灭相。’

 

【寂灭无二】 涅槃离一切差别之相,故谓之寂灭无二。

 

【寂灭为乐】 生死是苦,寂灭即是乐。

 

【寂灭道场】 化身佛证有余涅槃的道场,如释尊在摩竭陀国伽耶山附近菩提迦耶菩提树下之金刚座是。

 

【密印】 秘密的印契。印者,诸佛菩萨各有他们的本愿和弘誓,为了标志他们的本誓,故以两手十指作出种种的形相,作为他们本誓的印契;密者,其理趣非常秘密深奥之义。

 

【密行】 外现罗汉相,内密菩萨行。在佛十大弟子之中,罗侯罗即以密行第一著称。

 

【密法】 真言秘密的教法。

 

【密宗】 又名真言宗,此宗主张三密相应,所谓三密,即身语意三密,就是手结印,口念咒,意作观想,靠三密加持,可以即身成佛。

 

【密咒】 秘密的神咒,即陀罗尼。

 

【密经】 密教的经典。

 

【密语】 秘密的言语,即密教的陀罗尼。

 

【密藏】 真言的经典。

 

【密教】 法身佛大日如来所说的内证真言教法,因其文其义,秘密难晓,故称密教。又因是对未灌顶的人不许显示的教法,故称密教。

 

【常坐】 十二头陀行之一。

 

【常住】 1.没有生灭变迁的意思。楞伽经说常住之法有七种,即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识、大圆境智。2.指寺院,因寺院是僧人常住的道场。

 

【常见】 二见之一。

 

【常身】 二佛身之一。

 

【常寂】 没有生灭叫做常,没有烦恼叫做寂。

 

【常寂光土】 四土之一。常者法身,法身永无生灭;寂者解脱,一切烦恼永寂;光者般若,照见诸相的智慧。此法身解脱般若三德,是诸佛的居处,故谓常寂光土。

 

【常行三昧】 时常修行念佛三昧。

 

【常行乞食】 十二头陀行之一。

 

【常光一丈】 化身佛的身体时常都放一丈的光明。智度论说:‘问云:如来何故常光一丈?答曰:今众生薄福钝根,目不堪其光故,若放多光,则失眼根,若众生利根福重,佛则放无量光明。’

 

【常乐我净】 1.即涅槃之四德。见四德条。2.即凡夫之四颠倒。见四倒条。

 

【常随佛学】 普贤十愿之一。

 

【常无常二身】 常身和无常身。见二身条。

 

【得度】 1.超脱生死而得涅槃的意思。2.落发作沙弥。

 

【得通】 获得神通。

 

【得道】 获得道果。

 

【从空入假观】 天台宗的观法,菩萨先修空观,了知诸法皆空,不堕执障;次观诸法虽空,幻相历然不无,因果业报不失,故能从空出假,作诸佛事,广度众生,是为从空入假观。

 

【从假入空观】 天台宗的观法,谓菩萨先修假观,了知幻相假有不实,终归于空,不落执情,虽广度众生,而实无有众生得灭度。

 

【悉地】 三密相应而成就妙果,梵语叫做悉地,故悉地是成就的意思。

 

【悉达多】 华译一切义成,是释迦佛作净饭王太子时的名字。

 

【舍】 1.舍施之义,如财施法施是。2.舍弃之义,如舍弃三毒烦恼,或舍弃怨亲之心而一视同仁是。

 

【舍心】 舍弃一切而无所执著的心,为四无量心之一。

 

【舍受】 舍弃报身,即死的别名。

 

【舍戒】 舍弃戒律,不再持戒。

 

【舍觉支】 七觉支之一。见七觉支条。

 

【舍无量心】 四无量心之一。见四无量心条。

 

【授决】 与授记同。见授记条。

 

【授记】 1.十二部经之一。2.记名之义,佛对发大心的众生预先记名,过了多少年代,在某处某国之中,成什么佛。

 

【掉】 掉举,一种令心高举而不得安宁的烦恼。

 

【掉悔】 掉举与后悔。这两种心理,都能使人的心不得安宁和烦恼。

 

【掉散】 身口意三业不清净,喜欢喧闹,为五盖之一。

 

【挂单】 僧人在寺院投宿。

 

【挂褡】 与挂单同。

 

【挂锡】 与挂单同。

 

【接善戒】 与摄善法戒同。见三聚戒条。

 

【接足作礼】 仰掌承接尊者的两足而作礼。

 

【教】 圣人对世人的训诲。

 

【教一】 法华四一之一。法华经所说的教法,是属于一乘的教法,也是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故名教一。

 

【教化】 教训劝化。

 

【教内】 禅宗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法,叫做教外,其他佛的声教,有文字可循的,都叫做教内。

 

【教主】 创立宗教的人,佛教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

 

【教判】 教相判释的简称。判决释迦佛一代的教义,如天台的五时八教,法相的三时教,华严的五教等是。

 

【教法】 指佛所说的十二部经典,为四法之一。

 

【教典】 佛教的经典。

 

【教徒】 信奉宗教的人。

 

【教禅】 教与禅。

 

【教体】 释迦佛一代教法的本体。关于教体诸师所说有点不同,有人是以声音为体,有人是以名句为体,有人是以真如为体。

 

【教外】 见教内条。

 

【教外别传】 禅宗不施设文字,不安立言句,直传佛祖心印,称为教外别传,意思是在如来言教之外的别传。

 

【教行】 1.教法与修行。2.随教法而修行。

 

【教行证】 教是教法,行是修行,证是证果。依佛的教法而修行,依修行而证悟圣果。

 

【教相】 分别判断释迦佛一代的教义,如天台的五时八教,法相的三时教是。

 

【教相判释】 见教判条。

 

【教理】 佛教所说的道理。

 

【教理行果】 教是佛陀的言教,理是教中所说的道理,行是顺著道理而修行,果是由于修行而获证道果。

 

【教观】 教相与观心。教相是依所立的宗义去分别判断释迦佛一代的教义;观心是观念自己宗派所立的真理。如天台宗以五时八教为教相,以一心三观为观心;真言宗以显密二教十住心为教相,以阿字不生为观心。

 

【教观二门】 教门与观门。见教观条。

 

【教令轮】 谓大日如来的教令很坚固,能够摧破一切的怨敌,好像转轮圣王的轮宝一样。

 

【教诫轮】 三轮之一。见三轮条。

 

【教授师】 五种阿阇梨之一,是专门教授弟子威仪,作法的轨范师。

 

【教授阿阇梨】 五种阿阇梨之一,又名教授师,即教授弟子们威仪作法的比丘。

 

【教授善知识】 三善知识之一。见善知识条。

 

【救世轮】 诸佛是救世的圣人,故其法轮称为救世轮。

 

【救世圆通】 观世音菩萨的别名。

 

【救世阐提】 阐提是无善根不能成佛的人,而救世阐提却是指慈悲无限,专做济度众生的大事业与不为自身成佛著想的大菩萨,这种人菩萨又名大悲阐提。

 

【曼殊】 文殊师利菩萨。

 

【曼殊师利】 菩萨名,即文殊师利菩萨。

 

【曼陀罗】 花名,华译为适意花、悦意花、白花等。

 

【曼怛罗】 华译真言、神咒、秘密语。

 

【曼荼罗】 华译为轮转圆满具足、坛、道场等。向例在印度修法时,必须筑坛,坛中安置佛像以祭供,后来把修法时所筑的坛及佛像,绘成图案,也叫做曼荼罗。

 

【曼荼罗教】 真言教的别名。

 

【梵】 清净的意思。

 

【梵心】 修梵行的心。

 

【梵行】 清净的行为,也就是断绝淫欲的行为。修梵行的人死后可生于梵天。

 

【梵志】 1.志求生于梵天的人。2.在家的婆罗门。3.指一切外道出家人。

 

【梵宇】 佛寺的别称。

 

【梵典】 佛教的经典。

 

【梵服】 袈裟的别名。

 

【梵界】 梵天的世界,亦即色界之初禅天。

 

【梵福】 大梵天的福德,为二福之一。

 

【梵语】 印度语。古印度人认为自己所说的语言,乃是禀承大梵天王所说而来的,故称梵语。

 

【梵轮】 法轮的别名。

 

【梵魔】 梵是指色界初禅天的天主,亦即梵王;魔是指欲界第六天的天主,亦即他化自在天。

 

【梵天】 色界之初禅天名。因此天无欲界的淫欲,寂静清净,故名梵天。此天共有三天,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通常所说的梵天是指大梵天王,名叫尸弃,他深信正法,每逢有佛出世,必定前来请转法轮,此梵天与外道所说的梵天不同。

 

【梵天王】 色界之初禅天,有梵众、梵辅、大梵等三天,其中大梵天叫做梵天王,名字叫做尸弃。

 

【梵王】 大梵天王的简称。

 

【梵王宫】 大梵天王所住的宫殿。

 

【梵音】 1.指佛的声音,佛的声音有五种清净相,即正直、和雅、清彻、清满、周遍远闻,为佛三十二相之一。2.指读经的声音。

 

【梵音相】 三十二相中之梵音深远相。

 

【梵众】 修习梵行的大众,即僧侣。

 

【梵众天】 色界初禅天的天人,分为三等,下等的天人即叫做梵众天。

 

【梵释】 梵天与帝释天。总称色界诸天为梵天;欲界忉利天之天主叫做帝释。

 

【梵释四天】 梵天、帝释天、四王天。

 

【梵世界】 又名梵世天,是色界诸天的总称。

 

【梵迦夷】 华译净身,即色界初禅天的通名。

 

【梵富楼】 色界初禅的第二天名,亦即梵辅天。

 

【梵网戒】 梵网经所说的十重禁四十八轻戒。

 

【梵辅天】 色界初禅三天中之第二天名。

 

【欲】 能引起人们贪爱的心。

 

【欲有】 欲界的业因果报实有,为三有之一。

 

【欲取】 贪欲的心取著五尘的境界,为四取之一。

 

【欲染】 五欲能污染真性。

 

【欲流】 四流之一。见四流条。

 

【欲想】 三恶想之一,即贪爱五欲的意思。

 

【欲爱】 1.对五欲的贪爱。2.欲界众生的贪爱。

 

【欲尘】 1.谓五欲能污染身心如尘埃。2.欲者六欲,尘者五尘。

 

【欲漏】 三漏之一。见三漏条。

 

【欲天】 欲界的诸天。欲界共有六天,即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因共有六重,故又名为六欲天。

 

【欲天五淫】 欲界诸天的男女的淫事共有五种,即四天王天与忉利天的众生,其淫事与人间无异,夜摩天则以勾抱成淫,睹史多天则以执手成淫,乐化天则以对笑成淫,他化天则以相视成淫。

 

【欲界】 三界之一,即有色欲与食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至人界的四大部洲,下至八大地狱等,都属于欲界的范围。

 

【欲界三欲】 食欲、睡眠欲、淫欲。

 

【欲界散地】 在三界之中,色界和无色界的有情具有定心,只有欲界的有情没有定心,所以色界和无色界叫做定地,欲界则叫做散地。

 

【欲界五趣地】 又名五趣杂居地,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等五趣,因其皆有欲,故合为一地。

 

【欲无减】 十八不共佛法之一。

 

【欲色二界】 三界中的欲界和色界。

 

【欲如意足】 四如意足之一。见四如意足条。

 

【杀】 杀害生命。

 

【杀业】 杀害有情的恶业,为十恶业之一。

 

【杀生】 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为十恶业之一。

 

【杀生戒】 防止杀害生命的戒律。

 

【净心】 自性清净心。

 

【净因】 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业叫净业,净因就是修这种净业的因。

 

【净妙】 清净美妙。

 

【净佛】 究竟的真佛。

 

【净住】 寺的十种名称之一。

 

【净戒】 清净的戒行。

 

【净邦】 净土。

 

【净宗】 净土宗的简称。

 

【净刹】 清净的佛刹。

 

【净命】 1.清净的生活,如比丘离四种的邪命而生活是,亦即八正道中之正命。2.以清净之心为生命。

 

【净施】 二种布施之一。

 

【净域】 诸佛的净土。

 

【净德】 四德之一。见四德条。

 

【净发】 僧人剃头。僧人例必每半个月要净发一次。

 

【净观】 清净的观法,如净土之十六观是。

 

【净业】 1.清净的善业。2.修往生净土的事业。

 

【净业正因】 观无量寿经说修净业正主的因有三种,第一种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种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种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净土】 圣人所住的国土,因这种国土没有五浊的垢染,所以叫做净土。

 

【净土宗】 又名莲宗,或念佛宗,以普贤菩萨为初祖,主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七经】 净土宗所依持的七部经典,即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鼓音声三陀罗尼经。

 

【净土三部经】 见三部经条。

 

【净名】 见净名居士条。

 

【净名居士】 维摩诘居士。维摩诘华译即是净名。

 

【净眼】 清净的法眼。

 

【净眼三昧】 一心观想梵释诸天的清净身体,叫做净眼三昧。

 

【净法界】 又名清净法界,即真如的境界。

 

【净居天】 在色界四禅之最高处,有五重天,为证得不还果的圣者所生之处,因无外道杂居,故名净居。这五重天是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

 

【净色根】 又叫做胜义根,乃五根的实体,依之则有发识取境的作用,为四大种所成,今所谓之神经,仿佛似之。

 

【净饭王】 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国王,亦即释尊的父亲。

 

【净琉璃净土】 药师琉璃光如来所住的国土,在东方。

 

【净琉璃世界】 药师如来的净土。

 

【净口业真言】 即‘修唎修唎,摩诃修唎,修修唎,萨婆诃。’十四字。

 

【深心】 1.求法之心很深重。2.志求高深佛果的心。3.深信佛的本愿,毫不怀疑。

 

【深妙】 甚深微妙。

 

【深经】 宣说诸法实相甚深妙理之大乘经典的通称。

 

【深行】 深秘的行业,亦即初地以上的行业。

 

【深行阿阇梨】 称初地以上证悟真理与大日如来同位的阿阇梨。

 

【深法】 甚深微妙之法。

 

【深法忍】 甚深的法忍。法忍有三忍五忍十忍等种种深浅的差别。

 

【深禅定】 深妙的禅定。

 

【深总持】 深妙的总持。总持即陀罗尼(咒)。

 

【清斋】 清净的持斋。

 

【清净】 1.离恶行的过失,断烦恼的垢染,叫做清净,这是障尽解脱的离垢清净。2.指超诸善恶无对待的清净,这是性净解脱的自性清净。

 

【清净土】 依净业所感得的清净国土。

 

【清净心】 1.无疑的信心。2.无垢的净心。3.不杂烦恼的心。

 

【清净识】 第九庵摩罗识。

 

【清净智】 无漏智。

 

【清净施】 布施时心无分别,平等而施。

 

【清净法界】 佛所证得的真如境界。

 

【清净法眼】 清净的法眼。法眼是五眼之一。

 

【清净觉相】 正觉的真相。正觉的理体诸染污,故云清净。

 

【清净觉海】 (喻)清净的本觉,深广如海。

 

【清净涅槃】 二涅槃或三涅槃之一。

 

【清净业处】 凭著纯善的业因所生之处,亦即净妙的佛土。

 

【清信士】 受三归五戒并具有清净信心的男子,梵语叫做优婆塞。

 

【清信女】 受三归五戒并具有清净信心的女子,梵语叫做优婆夷。

 

【清凉地】 (喻)涅槃的境界,因涅槃的境界没有热恼。

 

【清凉三昧】 断除一切憎恨与恩爱的念头以使身心清凉的三昧。

 

【清凉国师】 华严宗第四祖澄观,居五台山清凉寺,唐德宗诞辰,讲经内殿,以妙法清凉帝心,赐号为清凉国师。

 

【牵引因】 十因之一。

 

【现世】 现在世。

 

【现生】 现在的生命。与现世同。

 

【现成】 禅宗的话,是自然已有与不假造作安排的意思,与天台宗所说的当体即是同义。

 

【现劫】 现在的劫,即贤劫。

 

【现量】 三量之一。见三量条。

 

【现当】 现在与当来。

 

【现识】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一切诸法皆依阿赖耶识而显现,故名。

 

【现证】 现世证悟妙果。

 

【现行】 现行法的简称,阿赖耶识,有生一切法的功能,谓之种子,由此种子,生色心之法,现苦乐境界,谓之现行。

 

【现行法】 简称现行。见现行条。

 

【现前】 显现于眼前。

 

【现前地】 菩萨十地之第六地名。真如本性显现之位,亦是最胜般若显现之位。

 

【现前授记】 四种授记之一。见四种授记条。

 

【现在世】 三世之一。

 

【现在五果】 十二因缘中,识、名色、六入、触、受等为现在五果,因为它们是依著过去无明与业的因而显现的五种现在果报。

 

【现身说法】 1.佛菩萨神通广大,能现种种之身向人说法。2.借己身做例子来劝人。

 

【理】 理性,亦即万有永恒不变的真体。见理事条。

 

【理入】 二入之一。见二入条。

 

【理性】 万有永恒不变的真体。

 

【理和】 僧伽有理和和事和二义,生活在一起的僧伽,没有身口意三业的乖角,叫做事和,大家共同破除见思二惑,同证无为的真理,叫做理和。

 

【理修】 依真理而修,如将所作善事,以三轮体空作观,不著人、我、法相是。

 

【理教】 天台宗立四教,通教为界内之理教,圆教为界外之理教。

 

【理智】 1.理是指所观察的道理,智是指能观察的智慧,理与智合一,便叫做觉悟。2.有漏智叫做事智,无漏智叫做理智。

 

【理惑】 1.道理上的迷惑错误,如迷惑于四谛的道理是。2.根本无明之惑,能障碍和覆蔽中道的道理,而使中道的道理不能显发,叫做理惑。

 

【理障】 邪见能碍正知见,障大菩提,名理障,为二障之一。

 

【理论】 以千差万别之事相作讨论,叫做事论,若以平等之理体作讨论,即叫做理论。

 

【理禅】 事理二禅之一。有漏定是事禅,无漏定即理禅。

 

【理证】 1.事理二证之一,即思想道理而得证悟的意思。2.教理二证之一,即举出佛陀的圣教来做凭证。

 

【理忏】 忏悔有事忏和理忏二种,事忏是身口意都依照法度,对著佛相披陈过错,理忏则是观一切法无有自性,消灭罪福之相。

 

【理观】 1.对于道理的观念。2.事理二观之一。见二观条。

 

【理佛】 1.法身的别名。佛三身中报化二佛为事佛,法身佛为理佛。2.指天台宗所立六即佛中之理即佛。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与佛无异,是为理佛,又名素法身,即仅有法身之理体而无功德庄严之义。

 

【理体】 万有之本体。与理性同义。

 

【理体三宝】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佛宝,佛性中,具足一切净法,即法宝,无违诤义,即僧宝,此名理体三宝。

 

【理即】 见六即条。

 

【理即佛】 见六即条。

 

【理事】 理与事。理指真谛,事指俗谛,亦即无为的真体为理,有为的形相为事。

 

【理事无碍观】 华严宗所立三观之一。真如的理性能生万法,故万法就是真如,好像水就是波,波也就是水一样,这样作观,叫做理事无碍观。

 

【理事无碍法界】 四法界之一。与理事无碍观同。

 

【理具】 天台宗有理具和事造的名称,法性的理体,本来具足三千之诸法,为理具,依缘而生起,为事造。

 

【理具三千】 谓宇宙万有一一悉具三千之诸法。

 

【理法身】 二法身之一。见二法身条。

 

【理法界】 四法界之一。见四法界条。

 

【毕竟空】 一切有为诸法的体性毕竟空寂。

 

【毕竟依】 佛的德号,因佛是一切众生究竟的依处。

 

【毕竟无】 指理性与事相都毕竟空无的事物,如龟毛兔角,就是毕竟空无的事物。毕竟无与毕竟空不同,毕竟空的空是指性空,其外相宛然存在。

 

【毕竟觉】 佛的觉悟。与无上觉同义。

 

【眼入】 十二入之一。见十二入条。

 

【眼根】 六根之一。见六根条。

 

【眼识】 六识之一。见六识条。

 

【第一乘】 大乘的别名。

 

【第一义】 至高无上的真理。

 

【第一义空】 指大乘至极的涅槃,因大乘的涅槃与小乘的涅槃不同,小乘的涅槃偏真但空,大乘则连空亦空,为中道实相之空,故名第一义。

 

【第一义谛】 二谛之一,又名真谛、圣谛、胜义谛、涅槃、真如、实相、中道、法界、真空等,是深妙的真理的意思。

 

【第一义观】 天台三观中中观的别名。

 

【第一结集】 见结集条。

 

【第一时教】 三时教之第一。见三时教条。

 

【第二果】 小乘四果中之第二果,即一来果。

 

【第二禅】 色界四禅天中之第二禅天。劫末之大水灾,到此为止。

 

【第二时教】 见三时教条。

 

【第二结集】 见结集条。

 

【第二能变】 末那识的别名。把八识分为三种,第八阿赖耶识为初能变,第七末那识为第二能变,其余六识为第三能变。心识对于所变之境叫做能变。

 

【第三地】 把见谛以上的菩萨的阶位分为十地,第三地就是发光地。

 

【第三果】 小乘四果中之第三果,即不还果。

 

【第三禅】 色界四禅天中之第三禅天,此中共有三天,即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第三时教】 见三时教条。

 

【第三结集】 见结集条。

 

【第三能变】 眼等六识的别名。

 

【第四禅】 色界四禅天中之第四天,也就是色界之最高处。

 

【第四结集】 见结集条。

 

【第五大】 一切色法只有地水火风四大,四大之外,无第五大,第五大者,有名无实的意思。

 

【第六天】 欲界天共有六重,他化自在天位于第六,故名第六天。

 

【第六阴】 五阴之外,无第六阴,第六阴者,有名无实的意思。

 

【第六识】 即意识。

 

【第六意识】 八识中意识居于第六,故名第六意识。

 

【第七识】 又名末那识,为我法二执的根本。

 

【第八识】 即阿赖耶识,华译为藏识,因它能含藏诸法的种子。

 

【细色】 谓男女喜欢微妙的容色。

 

【细滑欲】 六欲之一。见六欲条。

 

【惛沉】 心思糊涂。

 

【终教】 贤首五教之一。见五教条。

 

【习性】 又名习种性,即以前研习所修成的性。

 

【习气】 坏习惯。

 

【习种性】 从前研习所修成的性。

 

【庄严】 1.装饰的意思。2.庄美威严。

 

【庄严劫】 在三世的三大劫中,过去的大劫叫做庄严劫。在任何一大劫中,都有成住坏空的八十增小劫,在住劫的二十小劫中有千佛出世,华光佛最先,毗舍浮佛最后,因有千佛出世以庄严其劫,故名庄严劫。

 

【袈裟】 比丘的法衣,有不正色坏色染色等意义,因为出家比丘所穿的法衣,都要染成浊色,故袈裟是依染色而立名的。又因其形状为许多长方形割截的小布块缝合而成,有如田畔,故又名割截衣或田相衣,亦称福田衣。有大中小三件,大者名僧伽梨又名九条大衣,中者名郁多罗又名七条衣,小者名安陀会又名五条衣。

 

【袈裟五德】 悲华经中说,释迦佛以前在宝藏佛之前,誓已成佛时袈裟有五德,即一、或犯重邪见之四众,以一念敬心尊重袈裟,必于三乘受记;二、天龙人鬼若敬袈裟少分即得三乘不退;三、若鬼神诸人得袈裟少分乃至四寸,则饮食充足;四、众生共违反,念袈裟便生悲心;五、若在兵陈持此少分,恭敬尊重,常得胜他。

 

【袈裟十利】 一、覆身离羞耻而具惭愧;二、离寒热蚊虫;三、示沙门之相,见者欢喜,离邪心;四、是人天宝幢相,生梵天之福;五、著之时,生宝塔想,灭诸罪;六、坏色,生不贪欲;七、袈裟是佛净衣,永断烦恼而得良田;八、消罪而生十善;九、如良田,能增长菩提之芽;十、如甲胄,烦恼之毒箭不能害。

 

【袈裟十二名】 袈裟、道服(修道者的衣服)、出世服(出离世俗者的衣服)、法衣(如法的衣服)、离尘服(远离六尘者的衣服)、消瘦服(此服有损消烦恼的功德)、莲花服(离染著犹如莲华)、间色服(用不正之间色缝制而避开五正色)、慈悲服(行慈悲者的衣服)、福田衣(袈裟的条相,等于世间的田畴,且其功德为世间之福田而应受供养)、卧具(与被褥相似)、敷具(卧具的意思)。

 

【贪】 多求无厌的意思。

 

【贪毒】 三毒之一。见三毒条。

 

【贪使】 十使之一。见十使条。

 

【贪结】 五结之一。见五结条。

 

【贪著】 多求而无厌叫做贪,贪心很坚固叫著著。

 

【贪爱】 对五欲贪著爱著。贪与爱同体异名。

 

【贪欲】 贪爱五欲。

 

【贪欲使】 十使之一。见十使条。

 

【贪欲盖】 五盖之一。见五盖条。

 

【贪欲嗔恚愚痴】 即三毒。

 

【贪恚痴】 与贪嗔痴同。

 

【贪嗔痴】 又名三毒。贪是贪欲,嗔是嗔恚,痴是愚痴。

 

【通】 作用自在无碍的意思,指通力、神通。通有三种,即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都有五种的神通,乃至鬼神也有小神通,这些神通都是依靠果报而自然感得;二、修得通力,三乘圣人修习三学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禅定也能得五通;三、变化通力,三乘圣人以神通的力量变现种种的境界事物。

 

【通力】 神通或业通的力量。佛菩萨与外道仙人所得的是神通,有五通六通之别,鬼神及狐狸所得的是业通,因鬼神与狐狸是靠他们自己的业力而得,有三通力。

 

【通受】 大乘的受戒有二种方法,通受三聚净戒为通受,别受别解脱戒为别受。通受在佛前自誓便可,别受则须三师七证,行羯磨之法始得戒。

 

【通戒】 1.又名略戒,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等偈颂是,因它不但是过去七佛之所通说,而且也是通于一切大小乘的戒经。2.即三聚净戒。见三聚净戒条。

 

【通序】 诸经开头有通别二序,如是我闻等是共通于诸经的序说,叫做通序,通序之后是序说这一部经讲说的缘起,叫做别序。

 

【通途】 通常的途径或方法。

 

【通惑】 天台所立五惑中,见思二惑叫做通惑,尘沙无明二惑叫做别惑。

 

【通慧】 1.神通与智慧。2.一切的神通皆以智慧为体,故名通慧,意即通就是慧。

 

【通教】 共通的教法,为天台所立化法四教之第二。三乘人的根器虽然人人不同,但是却有许多共通的特性,诸如通观无生,同证无学,同出分段生死,同入涅槃的化城等等,故称通教。

 

【通教十地】 见十地条。

 

【通念佛】 称念通三世诸佛之名号。

 

【通明禅】 能发六通三明之禅法。

 

【通明慧】 六通三明及三慧。

 

【通别二序】 通序与别序,见二序条。

 

【琉璃】 一种青色的宝物。

 

【曹溪】 禅宗六祖惠能,在广东韶州府曹溪,说法渡生,后人遂把曹溪代表六祖。

 

【闭关】 闭门修养道业。

 

【阴】 1.荫覆之义,指色声等之有为法荫覆真理。2.积聚之义,谓色声等之有为法积聚生死之苦果。

 

【阴界】 五阴与十八界。

 

【阴藏】 佛的阴茎藏于腹中,为三十二相之一。

 

【阴魔】 五阴能毒害众生的佛性,故喻之为魔。

 

【阴入界】 五阴、十二入、十八界。

 

【雪山】 喜马拉雅山。

 

【雪山部】 小乘二十部之一。

 

【顶位】 见顶法条。

 

【顶法】 又名顶位,四善根之一。见四善根条。

 

【顶相】 如来的头顶上有肉髻,一切人天不能见,故名无见顶相,为三十二相之一。

 

【顶礼】 头顶著地礼拜于尊者之前,是一种最敬礼节。

 

【顶光】 佛菩萨头顶上的圆光。

 

【顶光化佛】 佛头顶上圆光所变化出来的佛。

 

【鹿车】 三车之一。见三车条。

 

【鹿苑】 鹿野苑的简称。

 

【鹿苑时】 天台宗所立五时之一。佛在菩提树下说华严经之后,便到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对五比丘说阿含经,这是小乘三藏教之始,也是世人所说的鹿苑时。

 

【鹿野苑】 地名,在中印度的波罗奈国,是佛最初说四谛法度五比丘的地方。

 

【梁皇忏】 梁武帝为了亡后郗氏堕落蟒蛇身,乃作慈悲道场忏法十卷,请僧礼忏,以便超度,后世因名之为梁皇忏。

 

【野狐身】 见百丈野狐条。

 

十二画

 

【惠能】 人名,为禅宗第六祖。六祖降生时,有异僧到他家中拜访说:‘夜来生儿,可名惠能!’惠能的父亲叩问其义,僧说:‘惠者,惠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言毕,飘然而去,此是六祖得名的由来。

 

【绝待】 绝诸对待。对待是两方并峙的意思,如黑白、大小、善恶等是。绝待是真如平等,无法可得,故绝诸对待,简称绝待。

 

【童子】 经中常称菩萨为童子,一因菩萨是法王之真子,二因无淫欲之念犹如世间之童子,并非指年幼为童子。

 

【傍生】 又作旁生,即畜生,旁者不正之义,言彼因行不正,故得不正之生。

 

【傍生趣】 五趣之一。

 

【胜因】 殊胜的善因。

 

【胜行】 指波罗蜜多的行法。

 

【胜果】 殊胜之果,即佛果。声闻缘觉之果不圆满,虽然是果但非胜,菩萨十地之法尚未圆满,故虽胜而非果,只有佛果才是最究竟圆满之果,所以称为胜果。

 

【胜乘】 大乘的别名。

 

【胜处】 见八胜处与八背舍条。

 

【胜业】 殊胜的行业。

 

【胜义】 义理非常微妙的意思。

 

【胜义空】 胜义就是涅槃,胜义空就是涅槃微妙的空性,为十八空之一。

 

【胜义法】 指涅槃。

 

【胜义僧】 四种僧之一。

 

【胜义谛】 法相宗所立二谛之一,即真谛。

 

【善力】 1.修善的力量,2.由善而得的力量。

 

【善月】 指正五九之三长斋月,因这三个月是极宜特别修善之故。

 

【善巧】 各种巧妙的度人方法。

 

【善因】 招感善果的业因。

 

【善劫】 贤劫的别名。

 

【善法】 合理益世之法,如五戒十善是世间的善法,三学六度是出世间的善法。

 

【善果】 好的果报。

 

【善根】 好的根性。

 

【善神】 八部众中护持正法的神。

 

【善业】 好的行为或造作,如五戒十善等善事是。

 

【善恶】 合于理的叫做善;乖于理的叫做恶。

 

【善恶无记三性】 善性、恶性、无记性。见三性条。

 

【善心】 很良善的心。

 

【善心所】 百法中的心所有法,简称心所。有的心所,起此念,则今世他世,皆受其益,故名为善。善心所有十一种,即信、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若五识心王,任运起善,则此十一善心所,皆与之相应。

 

【善现】 须菩提的译名。

 

【善现天】 五净居天之第三天名,在色界之第四禅,因有善妙的果报显现,故名善现。

 

【善逝】 如来十号之一,善是好,逝是去,佛修正道,入涅槃,向好的去处而去,故号善逝。

 

【善逝子】 大日如来。

 

【善士女】 归依三宝并且受持五戒的在家信女。

 

【善见城】 又名喜见城,是帝释天的宫城,在须弥山的绝顶。

 

【善男子】 佛称呼信佛的男子为善男子。

 

【善女人】 佛称呼信佛的女子为善女人。

 

【善知识】 能教众生远离恶法修行善法的人。

 

【善宿女】 受持八戒的女居士。

 

【善宿男】 受持八戒的男居士。

 

【善慧地】 菩萨十地中之第九地。

 

【善施长者】 即须达长者。

 

【喜受】 五受之一。见五受条。

 

【喜舍】 喜施财宝。

 

【喜乐】 五受之一。见五受条。

 

【喜见城】 忉利天主帝释所住的宫城,在须弥山的绝顶。

 

【喜见天】 三十三天。

 

【喇嘛】 蒙古青海西藏等处叫和尚为喇嘛。

 

【喇嘛教】 佛教的一派,唐时自印度传入西藏,至今有新旧两派,新教著黄衣,称为黄教,旧教著红衣,称为红教。

 

【堪忍】 堪能忍受苦难,是梵语娑婆的译义。

 

【堪忍地】 菩萨十地中初地的别名。

 

【报土】 四土之一。见四土条。

 

【报生】 依果报而生。

 

【报因】 产生果报的业因。

 

【报佛】 与报身佛同。见三佛条。

 

【报身】 佛三身之一,此身是诸佛修福慧功德圆满时,所显现的自受用内证法乐之身,亦即完成佛果之身。

 

【报得】 依果报自然而得。

 

【报通】 五种神通之一。

 

【报障】 三障之一。见三障条。

 

【报恩】 报答恩德。

 

【报恩田】 三福田之一。见三福田条。

 

【富楼那】 佛十大弟子之一,以说法第一著称。

 

【寒山】 僧名,在唐朝与拾得大师隐居于天台山的国清寺,相传寒山是文殊的化身,拾得是普贤的化身。

 

【寒冰地狱】 十六游增地狱之一。

 

【尊者】 1.智德具尊的人。2.阿罗汉的尊称。

 

【尊仪】 尊贵的仪容,指佛菩萨的相貌。

 

【尊特】 尊贵特别。

 

【尊特身】 尊贵特别的身体,指佛的报身。

 

【寻伺】 寻与伺。寻是寻求各种的事理,是一种粗相的动心;伺是伺察各种的事理,是一种细相的动心。

 

【强缘】 强力的因缘。

 

【遍计】 普遍计度一切的事物。

 

【遍照】 普遍照耀,指法身的光明。

 

【遍照金刚】 大日如来的密号。

 

【遍依圆三性】 见三性条。

 

【悲】 同情救拔他人痛苦的心。

 

【悲田】 三福田之一。见三福田条。

 

【悲门】 见悲智条。

 

【悲智】 慈悲与智慧,是佛菩萨所必备的二种德性,也叫做悲智二门。智是上求菩提,属于自利;悲是下化众生,属于利他。

 

【悲智圆满】 慈悲与智慧皆具足圆满。

 

【悲无量心】 四无量心之一。

 

【悲愿金刚】 地藏菩萨的密号。

 

【惑】 迷惑错误,是贪嗔痴等烦恼的总称。

 

【惑染】 烦恼能使身心污染不净。

 

【惑障】 四障之一。见四障条。

 

【惑业苦】 贪嗔痴等烦恼叫做惑,因惑而造作种种的善恶业,因业而招感无数的生死和痛苦。经云:‘因惑造业,因业受苦。’

 

【恶】 不合于情理的思想行为。

 

【恶口】 以恶毒的话骂人,是十恶之一。

 

【恶因】 招感恶果的业因。

 

【恶行】 恶劣的行为。

 

【恶见】 恶劣的见解,即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种。

 

【恶性】 三性之一。见三性条。

 

【恶果】 恶劣的果报。

 

【恶报】 恶劣的报因。

 

【恶道】 顺著恶行而趣向的道途,如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是。

 

【恶业】 恶劣的行为或作业。

 

【恶趣】 种恶因得恶果所趣向之处,与恶道同义。

 

【恶缘】 引诱人们做坏事的外界事物。

 

【恶露】 吾人身体中不净的津液,如脓血大小便等是。

 

【恶觉】 恶劣的思想。

 

【恶魔】 障碍佛道的恶神。

 

【恶取空】 拨无因果的道理而说彼此皆空。止观说:‘宁起我见如须弥山,不恶取空。’

 

【恶知识】 教我做恶事的坏师友。

 

【恶鬼神】 指夜叉罗刹等鬼神。

 

【散心】 1.散乱的心。2.放逸的心。

 

【散地】 指具散乱心的众生所住的地方,即欲界。

 

【散善】 由散乱心所修的善。

 

【散业】 由散乱心所造的善业。

 

【普法】 法界诸法,一具一切,普遍圆融,叫做普法。

 

【普度】 普遍济度。

 

【普眼】 普遍观察一切众生的眼,亦即观世音的慈眼。

 

【普礼】 普遍敬礼一切如来。

 

【普贤】 菩萨名,于佛教四大菩萨中,以大行著称。

 

【普贤十愿】 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即敬礼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

 

【智】 深明事理的智慧。

 

【智母】 智慧之母。与觉母同义。

 

【智光】 智慧的光芒。

 

【智果】 涅槃为断果,菩提为智果。

 

【智门】 佛教有智悲二门,凡是自利的德行叫做智门,一切利他的德行叫做悲门。

 

【智度】 六度之一,即般若波罗蜜。

 

【智者】 天台大师智顗的德号。

 

【智旭】 人名,字蕅益,自号八不道人,初学儒,作辟佛论数十篇,十七岁阅莲池大师著作后,取论烧掉,后来出家入径山参禅,融会性相二宗,扶戒律,修净土,著净土十要,作愿文,及求生净土偈,寂年五十七。

 

【智海】 智慧广大如海。

 

【智眼】 智慧之眼,能彻见真理。

 

【智智】 智中之智,亦即佛之一切智。

 

【智德】 1.诸佛三德之一。见三德条。2.智慧与德行。

 

【智断】 智德与断德。明白真理名智德,断尽烦恼名断德,亦即菩提与涅槃。

 

【智顗】 智者大师。他在天台山创立天台宗,世称天台大师。

 

【智证】 以智慧证悟涅槃。

 

【智相】 智慧的相状,亦即佛的光明,因佛的光明是佛智显现于外的相状。

 

【智相三昧】 生真实智慧的三昧。

 

【智境】 智与境。智是能观的心;境是所对的法。

 

【智境冥一】 谓能观的真智与所观的真理,冥合一致。

 

【智慧】 智与慧。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

 

【智慧门】 进入智慧的门户。

 

【智慧灯】 (喻)智慧能破除愚痴,好像灯光能破除黑暗一样。

 

【智慧剑】 (喻)智慧能断除烦恼和生死,好像利剑能切断东西一样。

 

【智慧光】 阿弥陀佛十二光之一。见十二光佛条。

 

【智慧光佛】 阿弥陀佛的别名。

 

【智慧观照】 以智慧来照察事理,破诸迷惑。

 

【智慧波罗蜜】 六波罗之一。见六波罗条。

 

【智藏】 智慧广大,含藏一切诸法。

 

【智藏海】 (喻)智藏深广如海。

 

【智目行足】 智解在目,修行在足。

 

【智波罗蜜】 十波罗蜜之一。

 

【最上乘】 至高无上的教法,即圆顿教,亦即一佛乘。

 

【最上大悉地】 佛果。

 

【最正觉】 至高无上的正觉,亦即契合于真理的智慧,义与无上正等正觉同。

 

【最后心】 又名最后念,即灰身灭智将入无余涅槃时最后一刹那的心。

 

【最后身】 在生死界中最后一次的身体。

 

【最后身菩萨】 又名最后身、最后有、后身菩萨,即在生死中最后一次受生的菩萨。

 

【最后品无明】 最细微的无明。最初的无明叫做无始无明、根本无明、或元品无朋,最后的无明即叫做最后品无明。

 

【减劫】 人寿由八万四千岁起,每百年减一岁,减至只有十岁,在这减寿的时期,叫做减劫。

 

【无情】 指没有情识活动的矿植物,如山河大地及草木等是。

 

【无减】 成就了佛果之后,其功德尽未来际不会减少。

 

【无痴】 无有愚痴,为三善根之一。

 

【无念】 无有妄念,正念的别名。

 

【无贪】 心无贪欲,为三善根之一。

 

【无倒】 无有颠倒。

 

【无上上】 佛的德号。

 

【无上士】 佛十号之一。见十号条。

 

【无上道】 至高无上的道法。

 

【无上忍】 十忍之一。

 

【无上乘】 至高无上的教法,亦即大乘的别名。

 

【无上轮】 无上的法轮,指佛所说的法。

 

【无上觉】 无上的正觉。

 

【无上正觉】 无上正等正觉的简称,亦即佛的觉悟。

 

【无上妙觉】 如来的觉悟,不可思议,故云妙,至高无上,故云无上。

 

【无上法】 即涅槃,因涅槃在一切法中是至高无上的。

 

【无上法王】 佛的尊称,因佛于法很自在。

 

【无上法轮】 如来的说法。

 

【无上涅槃】 大乘的涅槃。

 

【无上菩提】 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只有佛能证得。

 

【无上正等觉】 无上正等正觉的简称。

 

【无上正遍知】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古译。

 

【无上正遍道】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古译。

 

【无上正等正觉】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新译,意思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真正平等普遍的觉悟,亦即究竟圆满的佛果。

 

【无上正等菩提】 即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即是觉。

 

【无上惭愧衣】 袈裟的总称。

 

【无生】 不生不灭的意思,也是涅槃的道理。

 

【无生忍】 把心安住在不生不灭的道理上。忍就是把心安住在道理上而不再动摇的意思。

 

【无生智】 1.阿罗汉果的智。2.菩萨证悟无生真理的智慧。

 

【无生法】 不生不灭之法,亦即真如涅槃的道理。

 

【无生法忍】 简称无生忍,即把心安住在不生不灭的道理上。

 

【无生法性】 谓诸法的本性,即是真如实相,原无生灭。

 

【无生之生】 诸佛已无生死,但为了渡众生,无生而生,非灭示灭。

 

【无住】 无所住著的意思。法无自性,无自性故,无所住著,随缘而生。

 

【无住心】 无所住著的心,亦即心不住于一切处。

 

【无住涅槃】 四种涅槃之一。见四种涅槃条。

 

【无住处涅槃】 与无住涅槃同。

 

【无作】 无因缘的造作。与无为同义。

 

【无作三昧】 同无作解脱门。

 

【无作戒体】 谓用不著什么作为,心体上自然就有清净戒的德相。

 

【无作解脱门】 又名无愿解脱门,三解脱门之一。见三解脱门条。

 

【无我】 1.无有实我。2.忘却自己。

 

【无我印】 诸法无我印,为三法印之一。

 

【无我想】 无我的思想。

 

【无我观】 观察一切法都无有实我的观法。

 

【无明】 不明白道理,亦即愚痴的别名。

 

【无明父】 无明与贪爱结合而生我,因此无明好比是父,贪爱好比是母。

 

【无明使】 十使之一。见十使条。

 

【无明惑】 天台宗所立三惑之一。见三惑条。

 

【无明漏】 三漏之一。见三漏条。

 

【无始】 1.无有元始。诸法皆由因缘生,因上有因,因因无始,如是展转推究,一切众生及诸法之原始,皆不可得,故云无始。2.指距今极远的时间。

 

【无始空】 无始以来就是空,为十八空之一。

 

【无始生死】 无始以来的生死。由于人类的无明愚痴无始,所以人类的生死也是无始。

 

【无始无明】 无明罪业蒙蔽障碍我们的佛性已久,至今已无法计算其时日,所以叫做无始无明。

 

【无相】 1.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2.涅槃的别名,因涅槃离一切虚妄之相。

 

【无相宗】 即三论宗,因三论宗是以般若所说的诸法皆空为宗。

 

【无相教】 阐明万法皆空的教法,如诸部般若经所说的是。

 

【无相观】 见二空观条。

 

【无相三昧】 又名无相解脱门。见三解脱门条。

 

【无相大乘】 三论宗的别名,因三论宗是以空理无相为宗。

 

【无相空教】 阐明一切法都是性空无相的教法,如般若经所说的是。

 

【无相菩提】 与三菩提中的真性菩提同,因性空无相,故名无相菩提。

 

【无相解脱门】 三解脱门之一。

 

【无畏】 心中无所怖畏。

 

【无畏施】 用种种的方法去消除别人的恐惧,为三施之一。

 

【无记】 非善非恶,无可记别。

 

【无记法】 非善非恶无可记别的法。

 

【无记空】 于善不善皆不可记别的空。

 

【无常】 无有常住。

 

【无常依】 如来的德号,因如来是一切众生所依靠之处。

 

【无量】 多到不可计量。

 

【无量慧】 佛的德号,因佛具有无量的智慧。

 

【无量劫】 多到不可计量的劫数。

 

【无量义】 无量的义理。

 

【无量觉】 无量寿佛的简称。

 

【无量寿】 见阿弥陀佛条。

 

【无量寿佛】 即阿弥陀佛,因阿弥陀佛的寿命无量。

 

【无量寿如来】 即阿弥陀佛。

 

【无量光佛】 即阿弥陀佛,因阿弥陀佛的身光无量。

 

【无间】 无有间断。

 

【无间修】 没有间断的修行,为四修之一。

 

【无间业】 受苦没有间断的五种大恶业。

 

【无间地狱】 受苦没有间断的地狱,为八热地狱之一。

 

【无等】 无与伦比的意思,也是佛的尊号。

 

【无等等咒】 无与伦比的咒语。

 

【无等等乘】 无以伦比的教法,也是大乘的总称。

 

【无为】 无因缘的造作,即真理的别名。

 

【无为舍】 谓无为(涅槃的境界)是人类最安乐的宅舍。

 

【无为法】 无因缘造作的理法,也就是无生灭变化而寂然常住之法。

 

【无为空】 一切无为法皆空无和不可得的意思,为十八空之一。

 

【无为生死】 圣人是无为的人,无为的人所受的生死,叫做无为生死。

 

【无为法身】 即法性身,因法性身寂灭无为。

 

【无为涅槃界】 无为的涅槃境界。

 

【无著】 1.没有执著的意思。2.菩萨名,佛灭九百年间出生于健陀罗国(在克什米尔之西),先从弥沙塞部出家,后信大乘,每夜升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讲瑜伽师地论,白天则对大众开示,为法相宗之祖。

 

【无著行】 诸行圆融无碍的意思。

 

【无著果】 阿罗汉果的旧译。

 

【无漏】 清净没有烦恼的意思。

 

【无漏法】 清净无烦恼之法。出世间的一切无为法,都是清净无烦恼之法,如三乘圣人所证得的戒定慧和涅槃,就是出世间的无漏法。

 

【无漏因】 无漏果的业因,如四谛中的道谛是。

 

【无漏果】 清净无烦恼的道果,如四谛中灭谛的涅槃是。

 

【无漏界】 清净无烦恼的世界,即涅槃。

 

【无漏通】 清净无烦恼的神通。在六通中,前五通是有漏通,第六漏尽通才是无漏通。

 

【无漏智】 三乘人离诸烦恼的清净智,此智有断惑证真的功用。

 

【无漏道】 二道之一。见二道条。

 

【无漏慧】 清净无烦恼的智慧。

 

【无漏后身】 清净无烦恼叫做无漏,最后一次生死的身叫做后身,无漏后身就是二乘无学果的身。

 

【无惭】 没有惭愧羞耻的心。

 

【无愧】 与无惭同。

 

【无尽】 没有穷尽。

 

【无尽灯】 譬喻一人将法展转开导百千万人,甚至于无穷尽的人,如将一灯点燃起百千万盏的灯,灯灯无尽,光光不绝。

 

【无尽慧】 无穷尽的智慧。

 

【无尽藏】 谓含藏无穷尽的功德。

 

【无尽法界】 重重无尽的法界缘起。

 

【无尽缘起】 又名法界缘起,谓一切事物,互相为缘,互相起法,为四种缘起之一。

 

【无诤】 安住于空的道理而与物无诤。

 

【无诤三昧】 安住于空的道理而与物无诤的禅定。

 

【无遮】 无遮止限制的意思。

 

【无遮会】 无遮法会。这种法会普同供养,如现在人打千僧斋,结万人缘,谁都可以参加而无遮止限制。

 

【无缘】 没有缘份。

 

【无缘法界】 无差别而平等的意思。

 

【无缘慈悲】 三种慈悲之一,即心无分别,普救一切,不但对一切人类拔苦与乐,甚至扩展至一切有情动物,皆起怜愍爱护的心。

 

【无缘大慈】 佛具大慈心,虽与众生无缘,但是也发大慈心而救渡之。

 

【无余】 无有残余。

 

【无余依】 无余依涅槃的简称。见二涅槃条。

 

【无余修】 四修之一。见四修条。

 

【无余涅槃】 二涅槃之一。见二涅槃条。

 

【无学】 在声闻乘四果中,前三果为有学,第四果阿罗汉为无学。有学是还要上进修学的意思,无学就是学道圆满不更修学的意思。

 

【无学果】 证得无学果位的人,即阿罗汉。

 

【无碍】 没有障碍。

 

【无碍智】 自在无碍的智慧,即佛的智慧。

 

【无碍解】 又名无碍辩。见四无碍解条。

 

【无碍光如来】 又名无碍光佛,即阿弥陀佛十二别名之一。

 

【无比法】 无与伦比的法。

 

【无色有】 无色界的果报实有,为三有之一。

 

【无色界】 三界之一。见三界条。

 

【无表色】 受戒时,以强盛三业,制造一种色体,此体亦由四大之色法而生,故名为色,外相不显,故名无表,因有防非止恶的功能,故以之为生戒体。此无表色,虽不似他色之有质碍,然而由四大的色法生故,所以摄在色法之中,是乃小乘有宗的教义。

 

【无自性】 无有一定的自性。一切法因缘和合而生,都无一定的自性。

 

【无门宗】 佛心宗。无门即是佛心的别名,佛心宗即是禅宗。

 

【无没识】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阿赖耶识是无始以来,一切有情生命所寄托,在一期无常中,最先来,最后去,并不随生死而消失,故又名为无没识。

 

【无垢衣】 无烦恼垢染的衣,即袈裟。

 

【无垢地】 离垢地的别名,是菩萨十地中之第二地名。

 

【无垢识】 阿赖耶识在佛位上,变成清净无垢,为诸无漏法所依止,故名无垢识,又名庵摩罗识。

 

【无法相】 谓一切法都是缘生的,无真实之体,亦无真实之相。

 

【无财鬼】 见鬼条。

 

【无酒神】 八部众之一,即阿修罗。

 

【无师智】 无师自通的智慧。

 

【无异想】 对一切众生无远近亲疏的思想,是如来十八不共法之一。

 

【无烦天】 色界十八天中之第十四重天名。

 

【无所得】 没有什么法可以得到的意思,这是无相的道理。

 

【无所有】 又叫做无所得,空的别名。

 

【无义语】 没有意义的言语。

 

【无热天】 色界五净天之第二天名。

 

【无忧王】 见阿育王条。

 

【无想界】 无想天。

 

【无想定】 外道为了获得无想天的果报而修一种泯灭一切心想的禅定。

 

【无想果】 又名无想报。见无想报条。

 

【无想报】 又名无想果,即外道修无想定者,命终生无想天,受五百大劫心心所灭,而身亦如枯木死灰,他们误认是真涅槃境界,岂知过了五百大劫之后,又复动念,再入轮回。

 

【无想天】 无想的众生所居住之天,在色界之第四禅天。

 

【无想天难】 八难之一。见八难条。

 

【无央数劫】 无量数劫。

 

【无去无来】 如来的法身不去也不来,湛然常住。

 

【无佛世界】 没有佛在世界上居住的时期,如释迦佛涅槃之后,弥勒佛尚未示现的这一段时期。此时期由地藏王菩萨负责教化众生的工作。

 

【无问自说】 十二部经之一。

 

【无师之智】 无师而独自觉悟的佛智。

 

【无寻无伺】 色界二禅以上,无寻的心所,亦无伺的心所。

 

【无称光佛】 无量寿佛的别名,为十二光佛之一。

 

【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是不滞住善恶、是非、空有、断常、迷悟等等对待的两边,连中道亦不住。而生其心者,即是生其空寂灵知妙明真如的心。

 

【焰摩天】 夜摩天,在欲界天之第三重。

 

【焰慧地】 菩萨十地中之第四地。楞严经说:‘明极觉满,名焰慧地。’

 

【燃灯】 1.燃点灯烛。2.佛名。见燃灯佛条。

 

【燃灯佛】 又名锭光佛。释迦佛在因行中第二阿僧祇劫届满时,刚好此佛出世,他买了五茎莲花去供佛,又以头发铺地给佛走路,佛即为他受未来成佛的记别。智度论说:‘如然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

 

【琰魔王】 即阎罗王,简称阎王。见阎王条。

 

【琰魔界】 琰魔王的世界,在我们所住的南赡部洲东方铁围山下。

 

【琰魔使】 琰魔王的鬼卒。穷凶极恶的人,琰魔王就差遣这种鬼卒去引取他来治罪。

 

【异生】 凡夫的别名,因凡夫轮回六道,受种种别异的果报而生。

 

【异生性】 凡夫之性,系指见惑的烦恼种子而言。俱舍论说:‘云何异生性,谓不获圣法。’

 

【异生羝羊心】 十住心之一。凡夫的愚痴,好像羝羊,羝羊即牡羊,终日只知思念食欲和淫欲。

 

【异相】 四相之一。见四相条。

 

【异熟】 果报的新译,因为因与果必异时而熟,故云异熟。

 

【异熟因】 六因之一。见六因条。

 

【异熟果】 五果之一。见五果条。

 

【异熟障】 谓由于自然果报的障碍而不能修行佛法的地方,如三恶趣及无想天等是。

 

【异熟生】 异熟因所生。

 

【异熟识】 阿赖耶识的别名。

 

【异方便】 特殊的方便。

 

【异时而熟】 种因在先,受果在后,先后时间相差,或至无数劫,所以说异时而熟。

 

【登住】 登入菩萨十住之位。

 

【登地】 登上菩萨十地之位。要达到登地须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登地菩萨】 登入初地(即欢喜地)之位的菩萨。

 

【发通】 开发神通。

 

【发愿】 立下誓愿。

 

【发露】 表白自己所犯的过失。

 

【发心】 发愿求取无上菩提的心。

 

【发心住】 菩萨十住之第一位。

 

【发光地】 菩萨十地之第三地。

 

【发菩提心】 发求取正觉成佛的心。

 

【众生】 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集众缘所生,名为众生,又历众多生死,名为众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众生。

 

【众生心】 一切众生所有的心。众生心约有二种,即真心与妄心。见二心条。

 

【众生见】 执著众生实有的妄见,是我见的别名。

 

【众生界】 十界之中,除去佛界,其他九界都叫做众生界。

 

【众生恩】 四恩之一。见四恩条。

 

【众生相】 四相之一。见四相条。

 

【众生相续】 三相续之一。见三相续条。

 

【众生缘慈】 三慈之一。见三慈条。

 

【众生世间】 三世间之一。见三世间条。

 

【众生无边誓愿度】 四弘誓愿之一。见四弘誓愿条。

 

【众合地狱】 八热地狱之第三。

 

【等】 1.平等之义。2.等级之义。3.等类之义。

 

【等心】 1.平等心,即视一切众生怨亲平等。2.对诸法平等修行的心。

 

【等味】 平等一味。

 

【等至】 定的别名。身心平等安祥叫做等,以定力才能达至此种等的境界,所以叫做等至。

 

【等持】 定的别名。梵语三摩地,华译为等持,即心安住于一境而平等维持之义。

 

【等智】 十智之一。见十智条。

 

【等慈】 平等的慈悲。

 

【等谛】 俗谛的别名。

 

【等观】 平等观念一切事理。

 

【等觉】 1.佛的别称。等是平等,觉是觉悟,诸佛的觉悟,平等一如,故名等觉。2.大乘五十二阶位中,第五十一位,名为等觉,即十地位满,将证佛果之中间阶段,因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觉,故名等觉,又名一生补处,或金刚心菩萨。

 

【等妙】 等觉与妙觉。大乘阶位五十二级中,第五十一位即等觉,第五十二位即妙觉,亦即佛果。等觉犹如十四的月亮,妙觉则如十五的月亮。

 

【等妙觉王】 佛的尊称。等是等觉,是显因圆,妙是妙觉,是显果满,佛因圆果满,故称等妙觉王。

 

【等活地狱】 八热地狱之第一。见八热地狱条。

 

【等无间缘】 四缘之一。见四缘条。

 

【结】 系缚的意思,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系缚众生的身心,使不能解脱,永沦生死。

 

【结印】 手结印契。密宗的修法,要手结印,口念咒,意观想,这样才能做到三密相应。

 

【结使】 结与使。结与使都是烦恼的别名,烦恼能系缚身心,结成苦果,故称为结,能使众生沉溺于生死苦海,故又名为使。结有九结,使有十使。

 

【结夏】 结夏安居。见安居条。

 

【结集】 佛灭后,五百大阿罗汉相聚一处,将佛过去所说的法,结合集成为佛教的三藏经典。

 

【结贼】 结是烦恼的别名,因为烦恼能为害智慧,故喻之为贼。

 

【结解】 结与解。结是烦恼所缚;解是证悟真理而得自在。

 

【结漏】 结与漏。结与漏都是烦恼的别名。

 

【结缚】 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系缚吾人的心身使不得解脱出离生死。

 

【结缘】 广结善缘。

 

【结业】 指由烦恼而生的思想与行为。

 

【结跏趺坐】 佛陀的坐法,即盘膝而坐。略有二种:若先以右足置于左腿上,再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叫做降魔坐;若先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再以右足置于左腿上者,则叫做吉祥坐。

 

【给孤独园】 给孤独长者买只陀太子的园林给佛讲经说法,故其园名为给孤独园。

 

【给孤独长者】 中印度憍萨罗国的丞相,性情慈善,喜欢布施孤独的人,所以获得给孤独之名。

 

【菩提】 华译为觉,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漏尽人的智慧。

 

【菩提心】 求取正觉成佛的心。

 

【菩提心戒】 以菩提心之自性清净为戒,是三昧耶戒的别名。

 

【菩提分】 1.佛陀从四谛的道谛中,开示出三十七种修习基本圣道的法门,叫做三十七道品,也叫做三十七菩提分法。2.即七菩提分,又名七觉分。见七觉分条。

 

【菩提树】 原名毕钵罗树,因释尊在此树下成道,故又名菩提树。

 

【菩提达磨】 简称达磨,是中国禅宗的初祖。见达磨条。

 

【菩提萨埵】 见菩萨条。

 

【菩萨】 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华译为觉有情,就是觉悟的有情的意思,也就是上求佛道和下化众生的大圣人。

 

【菩萨戒】 发大心修大乘法的行者所受持的戒律。依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其戒相为十重戒,四十八轻戒,这是出家菩萨戒;若依优婆塞戒经受戒品,则列六重戒,二十八轻戒,这是在家菩萨戒。兹将上述二种戒本所说的重戒和轻戒戒目列表如下:

 

菩 萨 重 戒 戒 目 表

 

梵网经戒本

菩萨优婆塞经戒本

条数

戒目

条数

戒目

1

杀戒

1

杀戒

2

盗戒

2

盗戒

3

淫戒

3

大妄语戒

4

妄语戒

4

邪淫戒

5

酤酒戒

5

酤酒戒

6

说四众过戒

6

说四众过戒

7

自赞毁他戒

 

 

8

故悭戒

 

 

9

故嗔戒

 

 

10

谤三宝戒

 

 

 

菩 萨 轻 戒 戒 目 表

 

梵网经戒本

菩萨优婆塞经戒本

条数

戒目

条数

戒目

1

轻慢师长戒

1

不供养父母师长戒

2

饮酒戒

2

耽乐饮酒戒

3

食肉戒

3

不瞻病苦戒

4

食五辛戒

4

见乞不与戒

5

不举教忏戒

5

不承迎礼拜尊长戒

6

不敬请法戒

6

见他毁戒心生憍慢戒

7

不听经律戒

7

不持六斋戒

8

背正向邪戒

8

不往听法戒

9

不瞻病苦戒

9

受僧用物戒

10

畜诸杀具戒

10

饮有虫水戒

11

通国入军戒

11

险难独行戒

12

伤慈贩卖戒

12

独宿尼寺戒

13

无根谤人戒

13

为财打人戒

14

放火损烧戒

14

以残食施四众戒

15

法化违宗戒

15

畜猫狸戒

16

惜法规利戒

16

畜兽不净施戒

17

依官强乞戒

17

不畜三衣钵杖戒

18

无知为师戒

18

作田不求净水陆种处戒

19

斗谤欺贤戒

19

贩卖斗秤不平戒

20

不能救生戒

20

非处非时行欲戒

21

无慈酬怨戒

21

商贾不输官税戒

22

慢人轻法戒

22

犯国制戒

23

轻新求学戒

23

得新食不先供三宝戒

24

背大向小戒

24

僧不听辄自说法戒

25

为主失仪戒

25

在五众前行戒

26

待宾乖式戒

26

僧食不公分戒

27

受别请戒

27

养蚕戒

28

故别请僧戒

28

行路见病舍去戒

29

恶伎损生戒

 

 

30

违禁行非戒

 

 

31

见厄不救戒

 

 

32

畜作非法戒

 

 

33

观听作恶戒

 

 

34

坚持守心戒

 

 

35

不发大愿戒

 

 

36

不自作誓戒

 

 

37

故入难处戒

 

 

38

众坐乖仪戒

 

 

39

应讲不讲戒

 

 

40

受戒非仪戒

 

 

41

无德诈师戒

 

 

42

非处说戒戒

 

 

43

故毁禁戒戒

 

 

44

不敬经律戒

 

 

45

不化众生戒

 

 

46

说法乖仪戒

 

 

47

非法立制戒

 

 

48

自坏内法戒

 

 

 

【菩萨行】 菩萨自利利他圆满佛果的大行,也就是布施等六度。

 

【菩萨乘】 又名大乘,为五乘之一,即修六度万行圆满自他二利以达到佛界的教法。见大乘条。

 

【菩萨道】 菩萨所修之道,亦即自利利他。

 

【菩萨藏】 大乘经的总称,为二藏之一。法华华严等一切大乘经中,含藏大乘菩萨修因证果的方法,故名菩萨藏。智度论说:佛灭后,文殊弥勒等诸大菩萨,请阿难于铁围山结集三藏,谓之菩萨藏,这也是大乘佛法的结集。

 

【菩萨僧】 受持菩萨戒的出家人。

 

【菩萨十地】 一、欢喜地,菩萨既满初阿僧祇劫之行,初窥心性,破见惑,证二空理,成就檀波罗蜜,生大欢喜。二、离垢地,菩萨断思惑,除毁犯之非,使身清净,成就戒波罗蜜,离一切垢。三、发光地,菩萨灭无明闇,而得三明,成就忍波罗蜜,心光开发。四、焰慧地,菩萨于三十七道品,圆满具足,进而修习力无畏,不共佛法,远离懈怠,成就精进波罗蜜,使慧焰炽盛。五、极难胜地,菩萨为利益众生,外习诸技艺,内成就禅波罗蜜,极难制胜。六、现前地,菩萨住解脱法门,修空无相无愿三昧,成就般若波罗蜜,使现前差别尽泯。七、远行地,菩萨断诸业果细现行相,起殊胜行,广化众生,成就方便波罗蜜,备远行资粮。八、不动地,菩萨住无生忍,断诸功用,身心寂灭,犹如虚空,成就愿波罗蜜,于涅槃心,湛然不动。九、善慧地,菩萨灭心相,证智自在,具大神通,善护诸佛法藏,成就力波罗蜜,善运慧解。十、法云地,菩萨广集无量道法,增长无边福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依上中下根,为说三乘,成就智波罗蜜,有如大云,雨大法雨。

 

【菩萨四无畏】 菩萨教化众生之时有四种的无畏,即一、总持不忘,说法无畏;二、尽知法乐,和知道众生根欲性心,说法无畏;三、善能问答,说法无畏;四、能断物疑,说法无畏。

 

【菩萨净戒】 菩萨所受持的清净戒法。

 

【华台】 莲华的台座,亦即佛菩萨的台座。

 

【华藏界】 莲华藏世界的简称。见华藏世界条。

 

【华藏世界】 莲华藏世界的简称,是释迦如来真身毗卢舍那佛净土之名。佛经说,在风轮之上的香水海中有大莲华,此莲华中含藏著微尘数的世界,所以叫做莲华藏世界。此世界总共有二十层,我们所住的娑婆世界,就在华藏世界的第十三层的中间。

 

【华严】 佛万德譬如华,以如华之华德庄严法身,叫做华严。

 

【华严宗】 依华严经而立宗,故名华严宗。此宗以中国唐时杜顺和尚为始祖,后来因为贤首国师所发扬,故又名贤首宗。此宗论一切万法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一切互不相碍互相融入。修法界观,以高度平等的眼光,体察万事万物,这种心情证入一真法界即得佛智。

 

【华严时】 佛说华严经的时期,即佛初成道三七日间在菩提树下说法的时期。

 

【华严三圣】 毗卢舍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华严宗三观】 见三观条。

 

【庵摩罗识】 华译为清净识、无垢识、真如识等,为九识中之第九识,亦即佛的清净识。

 

【虚无】 虚妄无实。

 

【虚空】 虚与空。虚与空都是无的别名。虚无形质,空无障碍,故名虚空。

 

【虚空界】 指眼睛所看到的天空。

 

【虚空藏】 菩萨名,因此菩萨含藏一切功德如虚空,故名虚空藏。

 

【虚妄】 虚假不实的意思,

 

【虚妄分别】 不确实的分别事理。

 

【补陀】 即普陀,又名普陀山,在浙江定海县东海中。

 

【补陀落迦】 山名,华译为光明山、海岛山、小花树山等,在印度的南海岸,相传为观音菩萨的道场。

 

【补处】 补到佛位的意思。

 

【补处弥勒】 一生补处的弥勒。弥勒菩萨将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成道,继释迦如来在此世界成佛,而补到佛位。

 

【超越证】 二证之一。见二证条。

 

【超越断】 与超越证同。

 

【跏坐】 把脚放在腿上的坐法。有全跏和半跏两种,全跏是两足放在两腿上,半跏是左足或右足放在另一方的腿上。经上所说的结跏趺坐,是指全跏坐。

 

【跏趺】 结跏趺坐。见结跏趺坐条。

 

【进具】 谓沙弥的年纪满二十岁时,就可以进一步的受持比丘的具足戒。

 

【进如意足】 见四如意足条。

 

【都史天】 都史多天的简称。

 

【都史多】 兜率天。见兜率天条。

 

【都史宫】 都史多天(兜率天)的宫殿,亦即弥勒菩萨所住的地方。

 

【都率天】 兜率天。

 

【钝使】 性质很迟钝的烦恼。见五钝使条。

 

【钝根】 愚钝的根机,指领悟性不高的人。

 

【开士】 1.开悟之士,菩萨的德名。2.以法开导众生之士,为和尚的尊称。

 

【开光】 又叫做开眼,即佛像落成后,举行仪式供奉之。

 

【开眼】 与开光同。

 

【开会】 开是开三乘教的方便门,会是三乘会归一乘。与开显同义。

 

【开荤】 又名开素。佛虽然制定酒肉五辛等不可食,但是遇到生病的人或是有利益的事时,却可以饮食。

 

【开演】 说法。

 

【开悟】 开智明理。

 

【开遮】 开是允许的意思,遮是禁止的意思。

 

【开显】 开权显实的简称。权者方便,实者真实,开方便以显真实,叫做开显。法华经说:‘开方便门,示真实相。’

 

【开经偈】 念经前所念诵的四句偈,其偈文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开权显实】 见开显条。

 

【开示悟入】 开是开佛知见,示是示佛知见,悟是悟佛知见,入是入佛知见,此开示悟入乃是佛出世的本怀。

 

【开山祖师】 开山立寺始创基业的人。

 

【开三显一】 开三乘方便法门以显真实一乘的教法。

 

【开甘露门】 布施饿鬼。

 

【开缘说法】 为众人广开佛法因缘而说法要。

 

【间色】 中间色。缝制袈娑时要选用三种的坏色,即青之间色,黑之间色,和木兰之间色。

 

【间色服】 袈裟的别名。

 

【须弥诸山】 指须弥山及其外围的八个山。器世界的最下层为风轮(大气层),其上为水轮(大海洋),再上为金轮(大地)。在金轮上有九个山八个海,互相间隔围绕,以须弥山为中心,其外围的八个山就是持双、持轴、檐木、善见、马耳、象鼻、持边、铁围。

 

【喘息】 禅定时,呼出吸进的气很粗。

 

【顺化】 又叫做顺世,就是顺世道而死化的意思,通常是指僧人去世。

 

【顺世】 与顺化同。

 

【顺生受业】 此生造业再生才受报,为三业之一。

 

【顺后受业】 此生造业于后数生才受报,为三业之一。

 

【顺现受业】 此生造业此生即受报,为三业之一。

 

【须摩提】 简称须摩,华译妙意、好意等,为西方极乐世界的别名。

 

【须弥山】 华译妙高山,因此山是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所以称妙,诸山不能与之相比,所以称高。又高有八万四千由旬,阔有八万四千由旬,为诸山之王,故得名妙高。此山为一小世界的中心,山形上下皆大,中央独小,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在金山之外有碱海,碱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四大部洲即在此碱海的四方。

 

【须陀洹】 旧译为入流,新译为预流,是声闻乘四果中的初果名。入流是初入圣人之流的意思,预流是预入圣者之流的意思。

 

【须陀洹向】 四向之一。见四向条。

 

【须陀洹果】 声闻乘四果中的初果名。

 

【奢摩他】 华译为止,即止息一切杂念的意思。

 

【黑沙地狱】 十六游增地狱之一。

 

【黑绳地狱】 八热地狱之第二。

 

【黄檗】 唐断际禅师希运,福建人,于黄檗山出家,后参江西百丈山海禅师而得道,后居洪州大安寺,法席甚盛,师嗜爱旧山,因以黄檗名之,后人便称师为黄檗。

 

【黄面老子】 指释迦如来,因释迦如来的身相现金黄色。

 

【提婆达多】 人名,为斛饭王之子,阿难之兄,佛的徒弟。出家学神通,身具三十相,诵六万法藏,其本地为深位的菩萨,释尊在法华会上,述往世为弃位国王,提婆达多为仙人,使他具足一切佛法,至于成佛。

 

返回[河池凤凰寺网-般若文海]首页 | [繁体版]



 
河池凤凰寺网 Copy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