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一章)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一章  帝都繁华犹谷响

 

在说明观音菩萨法门的修持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一个前提,那就是假如想超凡入圣。换句话说,一个普通人想训练自己变成一个特殊的超人,必须要有一个训练自己的方法,这个方法在佛学的名词叫做修持,而中国道家称之为修炼。

 

今天的主题是利用音声来修持的观音菩萨法门。谈到利用音声的修持就牵涉到念咒,如中国寺庙早晚课诵的唱念。我们研究寺庙的早晚课诵本,其内容自唐宋以后有大半是显教的经典,有一半则是密宗的咒语。在经典上咒语又称为陀罗尼,陀罗尼的意思是总持,总持就是可以做为中心领导的。例如,扇于的头部或是衣服的领子,换句话说,就是指只要抓住它就可掌握全体。

 

所谓修炼,就是把普通的材料训练成特殊的东西。这个训练的过程必须给它一个工具,这个修持的工具哪里找呢?不是靠外来的,而是我们现有身体的眼、耳、鼻、舌、身、意,佛学上的名词就叫做六根。例如:净土宗的念佛及密宗的念咒,就是利用意根及耳根           来修持的;而道家的许多修法中,感觉有气机发动打通任、督二脉及奇经八脉是利用意根及生理来修持的。六根配合起来产生了许多方法,佛说有八万四千。

 

全才好修行

 

反观现在的社会,在七十年初,密宗念咒的修行方法特别流行,尤其是在国外。由于印度教文化的复兴,现在有些印度教的人师专拿咒语来教打坐,在欧美一带很流行,传到中国叫做超觉静坐。但是要注意,咒语念久的人,耳朵里自己会听到声音或者听到菩萨或佛跟你讲话。很多朋友就是因这样而慢慢导致精神崩溃,其实咒语本身没有问题,而是学的人不通教理。

 

修学佛法必须要通因明,所谓因明即是辨析宇宙现象存在的真理,它相仿于现代哲学逻辑论辩的精神,而真正发心修学大乘菩萨道的人,更要懂得五明:一、内明:即明心见性。二、因明:要懂得逻辑推理;换句话说,即要懂得东西方文化的哲学思想。三、声明:即音韵学或是任何一种的外国语文。四、工巧明:泛指一切的科学技术。五、医方明:指一切的医药都要懂得。所以,真正学佛好难啊!不要自以为会念经、会念咒就是学佛了,不通五明就不够资格称为学佛。这五明相当于中国孔子所建立的六艺,礼、乐、射、御、数、术。换句话说,一个人要全才,才有资格说学佛。

 

有一次,我和几位学密宗咒语的朋友聊天,大家都有同感开玩笑说,看到两眼直直的,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这个人一定是学佛的,一天到晚神秘兮兮、小偷不像小偷、大盗不像大盗、神经不像神经,这一类一定是学密的。把外形塑造成这样是严重错误的路子,要自我好好反省。我们看看佛,那种超凡入圣,胸襟是何其伟大、态度是何其开朗,那真是如道家陈抟老祖所说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曾经有位常来这里的朋友,他老兄一天到晚都在求咒语。我逗他说,你下个星期来我传你咒语,不过你现在要先买一本因明的书来看。买来了,我要他看某一节的某一段。下星期他来了,他说:你要我看的,就是‘声音是无常’这一段吗?我告诉他,这句是佛说的,是最高的咒语。不是一天到晚‘嗡吗呢呗咪吽’就是佛法,那是在玩弄音声。一切音声都是无常,是靠不住的,这是第一等咒,但他不太信。我要他再找一部密宗的大经典《大日经》,这部经告诉我们‘一切音声皆是陀罗尼’。很多人学咒语,好像上百货公司买东西一样,千挑万选看哪一个咒子,修了以后,第一能发财、第二能长寿。这种发心与见地早是背道而驰了,又如何能与佛、菩萨感应道交呢?

 

我说这些,就是要提醒学过静坐的青年朋友,如果教理不通,如《金刚经》所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话不体会,没有不变神经的。至于念咒或喜欢学音乐的人,耳朵里很容易听到音声,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个大科学,因为我们讲话发音时的振动,耳通气海的原因。例如,老年人耳聋,是因为元气的地方阻塞了,不是肾亏。如果因为耳聋而吃补药,那就要早死了,会聋得更厉害。因为里面已经闭塞了,进补下去更是把那个地方给封闭了,更难办。普通念咒,耳朵听声音把元气提上,慢慢把某部位的听觉神经给震裂开了。因为听觉神经被破坏了,再加上潜意识的作用,就会听到讲话或是念佛的声音。这是个病态或是元气失了,如果要详细研究还很多。所以千万注意,佛法是真正科学的,不可盲目去搞,否则非糟糕不可。

 

帝都繁华如谷响

 

因为要讲观音菩萨法门,所以先把前面的道理跟大家探讨清楚。而且在《宗镜录》,永明寿禅师所引用的,也跟我刚才所提的一样,有个前提的文章放在这里。

 

现在我们看原文一如《华严论》云:‘一切诸法犹如谷响。’我刚刚所讲的,等于在解释这一句话。这个意思是说一切事、一切理都像空谷的回音是空的。例如,我一拍手就发出声响,因为空。一拍才发声犹如谷响,假如是实的就拍不出声了。虽然产生了声音,但它存在吗?声是无常,它本来是空的。不只是声音的本质如此,就是天地万物人间诸事,尽管百态繁华,都如声音一样,犹如谷响、本来空。

 

楞严疏钞云。如谷中无声。无声即无响。法界中皆无声。一切声皆是妄心。妄心不动时。皆无妄想。以有差别心,执受即有声,四大如枯木,即本无声。皆缘执故。诸大菩萨。不以音声听法。是知声尘本无。皆因执有。情消执丧。万法本虚。有无既虚。生灭何有。则知我性与如来性无异。一切世间法即是佛法。

 

‘谷中无声’,山谷中本来没有声音,除非有人喊一声,空谷中才会产生回音,因此山谷中的声音是我门人力的。‘无声即无响’,既然无声就不会产生音响。‘法界中皆无声’,实际上,法界中本来是没有声音的。举例来说,台风来了,虽然风很大,但没有声音。台风来时的声响,是因为气流碰到了东西,有阻碍摩擦而产生的。所以,学佛做工夫若觉得菩萨在跟你讲话,那就糟了。因为法界中本来无声,又哪里来菩萨的声音,跟你讲话呢?那你说有没有菩萨?有呀!但是菩萨是如我们人一样的方式跟你讲话。‘一切声皆是妄心,妄心不动时,皆无妄想。’例如,我们大家都睡过觉,但睡觉不能说是不动心,而是昏沉。昏沉也是不动心.不动心时没有妄想,妄心一动才有妄想,动了妄想音声就来了。‘以有差别心执受,即有声四大’,一起分别心执著了,就有地的声、水的声、火的声及风的声,四大类。‘如枯木即本无声’,如果心如枯木的话,一切音声就起不来。‘皆缘执故’,所以一切的声音还是起因于你心里的执著。

 

‘诸大菩萨,不以音声听法’,因此一个学佛的人不著声尘,不以音声来听佛法,而是掌握说法者所传达的义理。‘是知声尘本无,皆因执有’,一切的声音是外尘,它是本空的,因为执著了才会觉得它是有。‘情消执丧,万法本虚’,学佛若能做到情消执丧,那就表示成功了。此时一切心境的妄想、情感都空了,自然一切都不执著。万法都不执著,就不要所求个空了,因为它本来就空了,所以说万法本虚。‘有无既虚,生灭何有,则知我性与如来性无异,一切世间法即是佛法。’这个时候不管它是空或是有,就是‘有无既虚’。到了这个境界,一切世间法都是佛法。

 

故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如侨陈那因声悟道。妙音密圆。

 

这是《法华经》的要点,而《法华经》是上上乘的法门。见其自隋唐以后,《法华经》与《金刚经》和中国文化就已经结合为一体了。曾有多少文学歌颂了《法华经》,但平当我们去读它、去研究它,会觉得没有味道,好像它都在说些神话故事。但是历代修学佛法的大师为何对它如此尊崇呢?因为这部经有好几个地方是画龙点睛,把佛法的要领给点出来。如这两句话就是点睛的地方。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是法’,指这个法。这个佛法在哪里呢?就在佛法的本位上。翻成白话只能这么翻译,但是你会觉得这句话说了等于没说。因为一般人学佛总希望找到希奇的、奇特的,其实世间一切都是佛法。记得年轻时,我们常到四川青城山山脚下的灵泉寺,这座寺庙是怫的弟子阿逸多尊者所建的。寺庙后面有个大岩石,在那岩石上不知是哪个朝代的人留字在上头,写得真好!上面的字是这样写的:‘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这是世间法.也是佛法。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就是佛法。所以佛法在哪里呢?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因此,正法是永远都存在的,除非世间万有都没有了,佛法才会消失;否则它永远在这里。六祖也告诉我们:‘离世觅菩提,犹如寻兔角。’

 

‘如侨陈那因声悟道,妙音密圆’,侨陈那尊者是释迦牟尼佛早期的五大弟子之一,是修声闻乘的。何谓声闻乘呢?那就是一天到晚跟著佛一步也不离开,喜欢听佛说法。靠著听佛说法来修行用功,听了就懂一点,不听就不懂,所以侨陈那尊者由于听了佛说法而悟道。‘妙音密圆’。由于懂得音声的奥秘而达到圆满的境界。

 

返回[河池凤凰寺网-般若文海]首页 | [繁体版]



 
河池凤凰寺网 Copyrights reserved